①人类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难想到生存对于生命的涵义,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4:56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人类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难想到生存对于生命的涵义,也很少意识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样的坚忍与顽强。常常,生命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  ②十年前当我伫立于唐山的街头,大量的尸体堆中,曾有一类死难者的遗体引起过我的疑虑和深思。他们,显然不是死于砸伤或挤压伤。完整的尸体上,留下的只是一道道指甲抠出的暗红色的血痕,那是疯狂地抓挠之后留下的绝望的印记。  ③这就是精神崩溃——一位亲赴唐山的老医生对我说,是他们自己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④多少名死者就是这样死去的。可是,人类出于更顽强的渴生的本能,却仍在奇迹似的为生存为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奇迹,不仅仅是生命史的奇迹,而且是人类精神史的奇迹。唐山大地震,以它震惊人寰的毁灭性的考验,留下了这批渴生者的姓名。他们无疑是人的骄傲。(1)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请作具体划分,并概括各层大意。(2)“多少名死者就是这样死去的”里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本段为了引出“渴生者”的话题,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4)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比喻+疑问)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可分为三层:第一层:①段,生命的消失常常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总领下文。第二层:②③段,阐明精神崩溃是生命消失的根本原因。第三层:④段,表明还有一部分人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人类的骄傲。(2)“这样”指代“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在文中起承接上文的过渡作用。(3)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渴生者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他们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4)友谊是心灵的烛火,点亮了多少孤独的夜晚?提示:(1)领会作者议论性语言的总领作用。(2)根据上下文的联系考虑。(3)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章法角度考虑。 (4)意思完整,有意义,符合修辞要求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