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

发布时间:2020-08-04 18:05: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2)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4)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网友回答

(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消费趋于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3)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4)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解析该题属于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作答,不能照抄课文内容。第二问要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原因。第三问要对二者从总体上进行比较。第四问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在全面、正确理解上述几段材料实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理论性的认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