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与佛学(序言)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3:5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心学与佛学(序言)   赵旗 ① 禅学思想对于心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尤为深刻。准确地把握心学对禅学思想的吸收内容和方式以及禅学思想影响心学的程度, 对于准确地理解心学思想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 心学与禅学的关系问题在心学产生伊始便受到了关注。在朱陆学辩中, 朱熹以似禅作为批评陆学的一个主要武器。他认为, 陆学不重视读书讲学, 以发明本心为主要的为学方法, 这与禅学的方法无异, 其不重视心性区分的做法也与禅学的做法相似, 从而给陆学戴上了一顶禅学的帽子。王学产生以后, 朱学学者陈建专门撰写了《学通辨》一书, 明确批评陆王心学为阳儒阴释。与此相反, 心学学者则往往极力回避心学对于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如对于明显带有禅学印记的阳明四句教, 就有刘宗周等心学学者不惜歪曲历史事实, 极力辩解其为王畿伪造, 企图抹去王学所带有的禅学印记,这中做法更会引来朱学学者的口诛笔伐。其实陆学学者与朱学学者的做法都无助于准确地把握心学与禅。 ③现代研究者抛开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的门户之见, 普遍认为二者的差异是新儒学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差异。立足于这种认识, 研究者对心学与禅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多数研究者认为, 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修养论等方面对禅学思想都有所吸收借鉴。但是, 其思想实质是儒学性质的, 与禅学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朱学学者虽然有见于心学对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 但将理学与心学的差异归结为儒学与禅学的差异显然是门户之见。 ④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禅学是佛学中国化的成熟形态, 心学则是新儒学的成熟形态。两者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形态, 一方对另一方在范畴、命题及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只能说是一种浅层次的影响, 难以对其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实际上, 心学由于吸收了某些禅学思想, 成功地解决了理学所无法解决的一系列理论课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表明, 心学对于禅学的吸收是深层次的, 绝不仅限于在个别范畴、命题及语言表述方面简单的、直接的吸收和借鉴,心学对于禅学思想的吸收, 主要在禅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上, 也就是说, 主要在思维方式上。由此可见, 心学对于禅学思想的吸收是其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对禅学思维方式的吸收, 心学成功地解决了儒学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⑤事实上,“陆王心学”的主要精神也反过来影响到佛教教义的更新和延展,禅学的心本体思想是佛学理论心性化在一个阶段的完成形态, 从具体内容上来说, 它并不是对以前佛学本体论思想的简单抛弃, 而是以一定的方式吸收了儒家 “弘毅坚忍”、“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因此, 禅学中心的概念就具有了多方面的含义, 在解脱实践中强调其不同的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接引门风, 此实为禅学分派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禅宗有南宗、北宗之分,北宗以毕竟空义来规定真心, 却偏于否定, 未能彰显心本体的正面含义。慧能南宗继承了北宗的般若扫相精神, 同时, 又给心赋予了正面的肯定涵义, 即以念念不断的活动为真心,突显心的自然特性, 使禅学距离义学更远了,慧能对教义的改革,最终大力推动了禅宗的发展,使禅宗逐渐成为了佛教的主流。(有删改)18.根据文章,说说“陆王心学”为什么会被朱学学者批为“阳儒阴释”?(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现代研究者对心学与禅学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有哪些基本结论。试做概括。(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结合文本,说说“心学”的思想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8.朱学学者认为陆学陆学不重视读书讲学;(2分)以发明本心为主要的为学方法;(2分)其不重视心性区分的做法也与禅学的做法相似;(2分)心学学者回避心学对于禅学思想吸收的一面。(2分) 19.(1)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修养论等方面对禅学思想都有所吸收借鉴。但是, 其思想实质是儒学性质的。(2分)(2)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二者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分)(3)心学对于禅学的吸收是深层次的,因为这一点, 它成功地解决了理学所无法解决的一系列理论课题, 将新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分) 20.禅学的心本体思想从具体内容上以一定的方式吸收了儒家 “弘毅坚忍”、“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2分)促成禅学在解脱实践中因强调其不同的方面而形成不同的接引门风, 影响到禅学的分派。(2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慧能的教义改革有影响作用,推动了禅宗的发展。(2分)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诸生(明清已入学的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 中考试,认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命运不好,屡  次应试都失败。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  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白鹿,  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胡宗宪更加欣赏他的才能,(此后)一切 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认为是当世国士,无与伦比。可是没有机遇。 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伤,所以他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婢,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书法作品)留有空白,旁边点缀花鸟,都超脱放纵有致。 最终因为疑忌,杀了自己的继室,关押到监狱被判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才得以出狱。晚年悲愤更深,装疯更甚。显贵登门,有的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酒店,招呼差役和(他)同饮;有时自己拿斧子打破头,血流覆面,头骨都折断,揉骨折处有声音;有时用锋利的锥子扎自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不能死去。可是徐文长最终因为在当时社会不得志,抱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于是装疯,装疯不止,于是身陷监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献白鹿表》呈上,皇帝高兴,这表明皇帝赏识先生。唯独自身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自有定论。为什么怀才不遇啊!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怨恨比人奇特,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坷,可悲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