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3:4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断交 B.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     谢:道歉 C.至其书,世多有之 多:称赞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匡:纠正、挽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余船以次俱进B.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某所,而母立于兹 D.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作《师说》以贻之 1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B.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C.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D.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0、【C】“多”应是“很多”的意思 11、【D】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他”的意思(A由于/按照 B在/比 C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的) 12、【A】 13、(1),国君说话涉及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2)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3)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传记。 【翻译】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