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践学习。(5分)材料一:2011年7月,为拯救12岁男孩东东的生命,湖北孝感学院学生田强毅然选择“弃考捐髓”,并先后两次走进骨髓血采集室。随后,田强又将营养费和慰问金捐献出

发布时间:2020-08-17 18:42:09

综合性实践学习。(5分)
材料一:2011年7月,为拯救12岁男孩东东的生命,湖北孝感学院学生田强毅然选择“弃考捐髓”,并先后两次走进骨髓血采集室。随后,田强又将营养费和慰问金捐献出来,被网友赞为“90后最美大学生”。
材料二: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教师刘发英在网上注册“英子姐姐”账号,后又开通“英子姐姐”助学网,组织网络募款助学活动。6年多来,她结识了数百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
材料三:听闻54岁的母亲肝炎晚期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却因器官供源紧缺而命悬一线的消息,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马上放下学业,回到广州,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彭斯“割肝救母”的孝行 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
【小题1】研读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小题2】你所在的学校举办“孝敬父母”的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从以上三人中推荐一人作为评选活动的宣传名片,填写下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宣传名片
美德人物:          
推荐理由:以善为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网友回答

(答案→)以善为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解析:这道题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做探究题,就是要求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阅读这三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三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材料1田强为救12岁的东东,“弃考捐髓”,“又将营养费和慰问金捐献出来”,体现了一种美德:善良。材料2中刘发英6年多来“组织网络募款助学活动”,这也是一种善良的表现。材料3中彭斯捐肝救母,既是一种孝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善良的体现。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以善为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解答此类题目,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试题分析:这道题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每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即写赞美词赞扬别人。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夸赞别人,拟写赞美辞这一题型具备了很强的现实意义。拟写赞美辞一方面要力避奉承、阿谀,另一方面又要把对方的优点、长处和亮点充分显现出来。一般而言,赞美词要具备“五有”要素:有身份、有作为、有品格、有意义、有文采。具体来说,“有身份”是指在了解人物的特殊身份、地位及其主要事迹的基础上,赞美词中体现出其区别于他人的身份特征;“有作为”是指赞美词要突出人物的特殊成就及贡献,;“有品格”是指言语中对该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加以强化和肯定,对其精神意义加以褒扬;“有意义”是指该人物身上体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先进的价值取向,对于人们有指导、借鉴的价值;“有文采”是指赞美词要在语言中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高度概括人物的价值所在,庄重典雅、行文大气。本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拟写时首先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其次注意修辞要求。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