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0:03: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帝[注]有灭吴之志,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郊湛等曰:“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帝:晋武帝司马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事人,复何容易      委:放弃

B.其先识不如此         伐:夸耀

C.军司徐胤执棨营门曰    当:挡住

D.陈饯吴之计           面:当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沈故吏免   竟诡计令吴罢守

B.每边害,祜患之  石城以西,尽晋有

C.自是前后降不绝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

D.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  至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B.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C.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D.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不仅仪容俊美,善于谈吐,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曹爽早年征召羊祜,羊祜拒绝,后来曹爽失败,羊祜免难。

B.羊祜在出镇南夏期间,开办学校,发展生产广积粮食,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C.羊祜用计平定边害,为晋国守边腾出了一半兵力。羊祜命腾出的将士去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

D.羊祜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吴人深服羊祜此举,称其“羊公”。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3分)

②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4分)

(2)除有远见卓识外,羊祜还有哪些美好品质?(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A

2.C

3.C

4.D

5.

(1)①将军统管万里疆域,怎么可以轻易出去呢?我如果今天死了,这营门才会开!(“安”“脱”各1分,句意1分)②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侵占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行”“刈”“侵”各1分,句意1分)

(2)谦虚内敛;光明磊落;钟情山水,陶冶性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委:托付。解释实词应放回原文中,联系前后文,依据语境解释。例如:“曷不委心任去留”中“委”的意思是“随从、顺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均为代词,……的人;A介词,因为/介词,用;B动词,成为/介词,表被动,被;D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试题分析:文中第三段都是讲吴人称羊祜“羊公”的原因,D选项举措只是原因之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逐字翻译,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①“都督”“安”“脱”“乃”②“行”“刈”“侵”。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写羊祜“谦虚内敛”;文中第三段写羊祜“光明磊落”;文中第四段写羊祜“钟情山水,陶冶性情”。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附【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等到长大,博学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漂亮,善于谈论。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召。王沈劝羊祜应征,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别人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等到曹爽失败,王沈因为是旧吏幸免,于是对羊祜说:“我常常记得你以前说的话。”羊祜说:“这不是开始时考虑到的。”他就是这样有先见之明又不自我夸耀。

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羊祜带领军队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百姓之心。他向吴国人表明自己的诚意,凡投降的人要想离去,悉听尊便。吴国石城守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在边关骚扰,羊祜很担忧这件事,最终用巧妙的计策让吴国撤去了石城守军。于是晋国防守边关的士兵减了一半,羊祜分出减下来的一半人去垦荒,垦田八百余顷,收成非常可观。羊祜初到荆州时,军队没有百日之粮,到他镇守荆州的后期,军中已有可用十年的粮食储备。有一次他想夜里走出军营,军司徐胤执戟挡住营门说:“将军统管万里疆域,怎么可以轻易出去呢?我如果今天死了,这营门才会开!”羊祜改变神色向他道歉,这以后就很少出军营了。

羊祜率军占据险要地势,新筑五座城池,收取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从吴人手里获取大量物资,石城以西的地方,全都被晋国所占有。在这前后,吴人前来投降的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加大修明德行和信用的力度,用怀柔策略来安抚刚刚归降的吴人。意气昂扬,有吞并东吴的大志。每当和吴军交战,约定好日期后才出兵,不采用偷袭的办法。将帅中如有想献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醇酒让他们喝,使他们醉而不能言计。有人俘虏了吴国的两个小儿,羊祜就遣送他们回家。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侵占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过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

羊祜喜爱山水,每逢好时光,必定去岘山,设酒赋诗,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曾经感慨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古以来贤人名士,登此山远望,如同你我这样的人多了。他们都被埋没无人知道了,让人悲伤。如果死后有知,魂魄也应该登临这座山。”邹湛说:“公的美德冠绝四海,道承前代哲人,美好的名望,必将与这座山一同流传。至于我等,应该像公所说的那样。”

羊祜生病卧床,请求回京城。等在皇帝跟前陪坐时,羊祜当面向皇帝陈说伐吴的大计。他的病越来越重,于是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羊祜死后第二年吴国被灭,群臣向晋武帝祝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