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斋记元好问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0:02:5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欲得君作记,君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 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欲得君作记             渠:他       B.非深山之中           特:只

 C.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      D.药不二               贾:出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以我故为之         尔无忘乃父之志

 B.子何疑               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今为儿女子所知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   B. ①②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 ”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5.把第I卷文言文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3分)

②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A

3.C

4.D

5.①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行”“语”“我隐者也”句式各1分)

②(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固”“所以”“子何疑焉”句式各1分)

③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文” “显”“ 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句式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贾:价。此类试题应将原句放在文中,推断原句大意,继而推断出加点词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A其:项“其” 作副词用,表祈使语气,B句末语气词╱兼词,C用╱把,D却╱甚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①④是作者对隐者在看法,而不属于对假隐者的讽刺否定。此类试题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排除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文” “显”“ 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句式各1分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行”译为行事,“语”译为说话,“我隐者也”译为我是隐者。(2) “固”译为本来,“所以” 译为……的原因,“子何疑焉”译为您怀疑什么呢?(3) “文”译为修饰,“显” 译为显扬,“焉用文之”译为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是求显也” 译为这是追求显扬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士人,很多替它题诗的,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还是因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些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投机牟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的清廉;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融洽罢了,不妨害他的高洁。(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来说清我的看法。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