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8 23:32: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换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乌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模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
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呜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
1.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这篇传记在材料的选取使用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4.文章结尾处说,“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看法 的理解。(6分)
1.①耽于冥想,被误解的异类(答“不服管教”“叛逆”也可);②玩得投入,看书奇快;③天性诙谐幽默;④想象奇特,喜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行;⑤养成了独特的艺术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
2.①真实性(生活化),注意捕捉人物在生活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本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②典型性,选取能表现人物的艺术趣味的养成的典型事例来写,多角度的展现了人物风貌。
3.①口语化,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同时传达出浓浓的兄弟情义;②幽默,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在轻松诙谐的语言中写出了王小波独特的精神气质。③文字典雅。有底蕴,不浅俗,如对“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的表达与认识,关于“内丹”的描述和见解,都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4.①内丹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美感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②内丹养成之后,会成为艺术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奇异方式,使艺术家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③内丹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至高的品位,彰显着他们对纯美境界的把握能力。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对文章的内容要点进行梳理概括,即不难得出答案。每个要点1分,任意答出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4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有点让人一下子不知从何答起。但仔细捉摸命题的意图,也不难回答。因为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又是所写人物的兄弟,所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是一大特色,以小见大也是一大特色。这两个特色在答案中被表述成了真实性和典型性。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对语言的鉴赏首先要对自己的语感有自信,否则是答不好的。我们对一篇文章的感觉,首先是从语言上开始的。感觉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再结合文章来进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一个理性的结论。指明特点各占1分,举例各占1分;答出两个特点即可给满分4分。
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一句话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凭我们的阅读经验,应该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那么我们就要到上文去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只要不遗漏,概括准确,一般都会答得比较完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