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32: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①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②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注】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                                            按:巡行、巡视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                                       如:遵从、依照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                                            张:张大、扩张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                                              率:表率、楷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       ①一以宽和为治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 ①议徙凉州兵于成都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 ①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           ②则与一生彘肩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

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                  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

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                  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B.时翔到晋江任职后治理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4分)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3分)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A

3.D

4.D

5.(1)案子的是非曲直判决之后,让诉讼双方消除怨恨,相对作揖,从这之后打官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4分。“既”“两造”“揖”“衰”各1分)

(2)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3分。“市直”“抑”“闭”各1分)

(3)巡抚就下令下属的县运送粮食,大小船只遮蔽了江面,商贾无法通行,成都的柴炭都断绝了供应。(3分。“馈运”“蔽”“绝”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率:给……做榜样。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D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尽量不要凭平时的记忆而答题。答案D 可以借助语法分析进行判断,给的解释是“表率”,后面是“属”,是“那些人”,显然搭配不当,名词后面跟名词,不是并列的关系,前面的名要活用为动词,应为“给……做表率”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B项①介词,拿、用;②介词,按照。C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在。D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就。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比如本题中的“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而”要区分是顺接、并列还是转折;“于”要区分不同的翻译方式;“则”要区分是副词还是连词或名词。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⑥是说巡抚的,与时翔无关。①②是说他“以宽和为治”,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 是时翔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人物出现了错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既——之后,两造——诉讼双方,揖——作揖,衰——一天比一天减少。(2)市直——市场价格,抑——压抑,闭——封存,还要注意被动句的翻译。(3)檄——命令,馈运——运送粮食,蔽——遮蔽,绝——断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时翔,字皋谟,是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谓治理学问。亦指学问渊博)未遇。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的)同州人沈起元,官职是兴化知府,就推选时翔来回复诏命,(皇上)就授予了他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当时福建的吏治荒废,派遣使者巡视,更换了很多太守县令和有关官员,都是很喜欢办事过于急躁严刻的人。晋江的百姓喜欢打官司,时翔到任后,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一向把宽和作为治理的原则。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对家人说话。案子的是非曲直判决之后,让诉讼双方消除怨恨,相对作揖,从这之后打官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委派时翔审讯疑难案件二十余件,告诉别人说:“晋江县令,判决案件是多么精确迅速呀!”不久调往政和,又调到瓯宁。

提升为漳州府同知,停驻在南胜。南胜百姓聚居在峒中,经常械斗。有个叫赖唱者,纠集众人夺取了犯人,藏匿在险处来自固。时翔亲自进入山中告诉他们说:“你们诸赖有上万人,为什么为包庇一个人而一块陪死呢?给我把赖唱捆来就没有什么事情了。”赖唱没有办法自缚而出,从此开始遵从法令。濑子坑的叶扬煽动叛乱,时翔认为缓一缓可以凭一纸文书来平定,有人张大其事,巡抚发布征讨文书进山剿灭了他们。事情平定后,内心非常不愉快,以病请求离职回家。

乾隆元年,靠推荐起任为山西蒲州府同知,提升为成都知府。凭廉洁成为下属的榜样,善于分析把握关键。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市场大乱。时翔正在休假,召来成都、华阳二县县令说:“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有提议要搬迁凉州的士兵到成都,开辟驻防城,应当占用民居二千家。时翔查过去的文件,(上疏)请求说:“成都城过去容纳士兵三千人,现在有士兵一千五百人,还空着一半。只拿出现在所占的地就足够了,哪里还需要开辟新的呢?”不久凉州的士兵果然不用搬迁。成都在康熙时代,人员稀少谷物价低,旗兵以得到银子较为有利。到雍正年间以后,人员聚集增多,谷物贵了,(旗兵)又恢复原来的得到谷物。有人征询他们的意见,令百姓接受银子,购买谷物给旗兵。不久,汉兵也想仿照着做,时翔说:“旗兵按例不出城,语言与当地人不同,所以代购。汉兵都是当地人,还用代购干什么?”这两件事情也依赖布政使力主,那些提议得以停止。

到乾隆七年,江南、湖广一带发生灾害,巡抚上奏运输蜀米四十万石接济他们。湖广急于得到米,前来领运,江南却没有来。巡抚就下令下属的县运送粮食,大小船只遮蔽了江面,商贾无法通行,成都的柴炭都断绝了供应。时翔认为向江南运输的米可以暂缓,白白地使蜀地受损害。请求只运送楚地的米,而听任商人自愿运送江南的米。时尧熙已经去世,最终无人采用他的提议。时翔在成都的时候,多次昭雪疑难案件,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乾隆九年去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