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是什么意思,关于读书的对联

发布时间:2020-07-09 19:26:02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是什么意思,关于读书的对联

网友回答

意思:提醒人们读书要求理解透彻,切莫囫囵吞枣。
  出处:出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10。
  原文节选: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白话译文:读书不了解它的真实性,最好把书放在书架上。那些只看死的书呢 , 你们不过是整天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  
  扩展资料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
  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
  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内容简介: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
  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
  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核心价值:
  《随园诗话》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园诗话

网友回答

1、上联:有书藏满案;下联:惟德自成邻
  2、上联:万卷读书如好友;下联:一樽谈笑伴高人
  3、上联:长留天地无穷趣;下联:最爱书田不老春
  4、上联:伴我书千卷;下联:可人花一帘
  5、上联:轻研竹露栽唐句;下联:细嚼梅花读汉书
  6、上联: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下联: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
  7、上联: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下联:书山高万仞惟有勤奋者能攀
  扩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