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咸平二年,宜州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5: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咸平二年,宜州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六州都巡检使。        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仓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砖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改右侍禁。咸阳浮桥坏,转运使宋太初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缆以竹索,由是无患。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阻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租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        六年,命浚北平寨壕,茸蒲阴城。一日,遽诣阙求对,且言:“边民多挈族入城居止。前岁契丹入塞,王师未有胜捷。臣以为今岁契丹必寇内地,请急诏治城堑,以为豫备。臣实虑蒲阴工作未讫,寇必暴至。”上慰遣之,既而契丹果围蒲阴。        未几,迁提辖三司衙司。上命领护汴河。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又为大椎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椎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乾。        会有凶人刘晔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审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耶?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不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大中祥符元年,预修玉清昭应宫。时,累徙民舍以广宫地。刘承珪议掘地及丈,加筑以壮基址。德权患其劳役过甚,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复领京场面仓草场。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                          谕:告知        B.德权累砖为台以藉之,遂无败腐                                     藉:衬垫        C.或引椎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                                        坐:犯罪        D.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                                        按:查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累徙民舍以广宫地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德权任职京城仓草场,改善储存条件,使草料不会因受潮而腐烂;他主管修复咸阳浮桥,采取加固措施,使浮桥坚固无患。        B.谢德权认为今年契丹必定会入侵,而边民又大多带领族人入城而居,所以进言皇上,主张迅速整修蒲阴城城墙和护城河,以防敌军再次进犯。        C.谢德权修治汴河,一改过去挑沙护岸之法,命令挖去浮沙,夯筑土提,以解决过去治河存在的一旦河流泛滥、河道就会淤塞的问题。        D.谢德权怒斥谢泌拘捕大臣来清查案情的主张,认为谢泌明知案件确属虚妄,却故意陷害大臣,使大臣无罪受辱,意在离间君臣关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阻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租资耳,非有他也。         译文:                                                                     (2)臣实虑蒲阴工作未讫,寇必暴至。         译文:                                                                      (3)(谢德权)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         译文:                                                                 

网友回答

1.C(治罪) 2.D(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用来”。A项中前面的“其”为代词,代指凶人刘晔,亦可代指讼事;后面的“其”为副词,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B项中前面的“何”为疑问代词,用于复音虚词“何以”中,作前置的介词宾语,可译为“什么”,“何以”可译为“凭什么”;后面的“何”为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C项中前面的“乃”为副词,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就”;后面的“乃”为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反而”) 3.D(“故意陷害大臣”“意在离间群臣关系”和原文不符) 4.(1)现在阻挠此事的都是权贵一类人,只是贪求(吝惜)房产的租金收益罢了,并没有其他的原因。 (2)我实在是担心蒲阴城的工程还未能完成,敌人一定会突然来犯。 (3)(谢德权)每日与他激烈争执,但不能改变他的主张,于是就提出辞职。 附参考译文: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咸平二年,宜州蛮人反叛,朝廷命令尧叟前往谋划处理,德权参与了这次行动,只身独骑进入蛮人境内,告知朝廷的旨意,众蛮人都服从命令。陈尧叟把此事上报朝廷,朝廷加封德权为六州都巡检使。        任职期满,卸任返回京城,担任提点京城仓草场之职。此前,仓中堆放的草料多苦于地下潮湿,德权以砖砌为平台来衬垫堆放,于是就再也没有草料腐坏了。改任右侍禁。咸阳浮桥毁坏,转运使宋太初命令德权谋划修复,德权就夯筑堤土填实河岸,用竹索作为缆绳来固定,从此浮桥就没有毁坏了。京城的街巷狭窄,朝廷命德权拓宽。德权接受诏令之后,就首先拆除了权贵的府邸,各界对此议论纷纷。朝廷下诏要德权停止,德权面见皇上请求说:“我已经接受了诏讼,不能半途而废。现在阻挠此事的都是权贵们,他们只是贪求房产的租金收益罢了,并没有其他的原因。”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六年,朝廷命令疏浚北平的护城河,并整修蒲阴城墙。一天,德权匆忙来到宫廷请求向皇上汇报,说:“边地的百姓大多带着整个家庭入城中居住。前年契丹侵入边塞,我们的军队未有胜绩。我认为今年契丹必定侵入国境。请皇上立即下诏整修城墙和护城河,以此来作好防备。我实在是担心蒲阴城的工程还未能完成,敌人一定会突然来犯。”皇上慰劳了德权并差遣他去主管此事,不久,契丹果然包围了蒲阴城。        不久,德权升任为提辖三司衙司。皇上命他兼任汴河修治工作。此前,每年征发疏浚河道的民亻夫   有三十万,可是主管此项工程的人因循守旧,堤防并不坚固,只是挑来沙子堆拥河岸,有时河流泛滥,即使是河流中间也都又被沙子淤塞了。德权命令必须将沙子挖尽直至土层为界限,将沙子弃于河堤夯之外,又制作了一个大椎用一检查河堤土是虚松还是坚实,有时如举椎可以敲入夯土的,则判为夯土虚松,就将主管官员治罪,官员有很多因此被贬官或免职的。        适逢有恶人刘晔告发执政和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谋划叛变,朝廷诏令温仲舒、谢泌审查处理,又命令德权监督此事。不久查验发现并无实情,第二天,在便殿向皇上汇报,说细上奏刘晔告发的虚妄。只有谢泌说:“如果拘捕大臣,案情就会查清。”德权说:“谢泌你是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使得大臣无罪受侮辱,那么君主凭什么来让大臣效命,大臣怎么来侍奉君主?”仲舒说:“德权所奏的意见很正确。”皇上于是就同意了他的意见。        大中祥符元年,德权参与修建玉清昭应宫。当时,多次拆迁百姓的房舍用以扩大宫廷范围。刘承珪提议要将地基挖到一丈的深度,加以夯筑用来加固地基。德权担心百姓所承担的劳役过于沉重,每日与他激烈争执,但不能改变他的主张,于是就提出辞职。重新兼任管理就城仓草场之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