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拔苗助长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20-07-10 21:45:09

拔苗助长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拔苗助长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网友回答

在古代宋国(今商丘),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xián)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

网友回答

要说那个家长不盼着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毕竟成龙成凤的是少数,不要把那个重重的精神枷锁从小就压在孩子身上。家长最明智的办法是一方面尽量对孩子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顺其自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帮助孩子选择发展的道路。至于将来的成败与否,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了的事了。
  又称《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病:劳累。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非徒:不仅只是。
  <<拔苗助长>>: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长:原作“揠苗助长”,后作“拔苗助长”。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