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49:0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犹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文王之囿        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野兔的人。C.国之大禁        大禁:重要的禁令。D.于传有之        传:解释经义的书。(2)对下列四个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方七十里   方:地方。B.不亦宜乎   宜:合适。C.臣始至于境  始:初,刚。D.有诸     诸:兼词,可译为“之乎”。(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 (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一是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6)孟子在文中要求统治者[  ]A.要有保民思想。B.要实行仁政王道思想。C.要和人民利益与共,爱民。D.要与民同乐。

网友回答

答案:1.D;2.A;6.C;解析:(1)D.传:此处指记载史实的书。(2)A.方:方圆。(3)两个“是”用法相同,指示代词“这”;两个“其”用法不相同。第一句的“其”,副词,表疑问;第二句的“其”,代词,表指代。(4)与民同之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为阱于国中(5)齐宣王之囿 文王之囿 齐宣王之囿不与民同之 文王之囿与民同之提示:(3)本题主要考查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4)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上下文的因果关系。(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要注意对比对象的正反关系。(6)文章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人民的利益,要统治者关心下层百姓。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