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直线AC∥BD,直线AC、BD及直线AB把平面分成(1)、(2)、(3)、(4)、(5)、(6)六个部分.点P是其中的一个动点,连接PA、PB,观察∠APB、

发布时间:2020-08-10 07:35:52

如图1,直线AC∥BD,直线AC、BD及直线AB把平面分成(1)、(2)、(3)、(4)、(5)、(6)六个部分.点P是其中的一个动点,连接PA、PB,观察∠APB、∠PAC、∠PBD三个角.规定:直线AC、BD、AB上的各点不属于(1)、(2)、(3)、(4)、(5)、(6)六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
当动点P落在第(1)部分时,可得:∠APB=∠PAC+∠PBD,请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注理由
解:过点P作EF∥AC,如图2
因为AC∥BD(已知),EF∥AC(所作),
所以EF∥BD______.
所以∠BPE=∠PBD______.
同理∠APE=∠PAC.
因此∠APE+∠BPE=∠PAC+∠PBD______,
即∠APB=∠PAC+∠PBD.
(1)当动点P落在第(2)部分时,∠APB、∠PAC、∠PBD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直接写出∠APB、∠PAC、∠PB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不必说明理由.
(2)当动点P在第(3)部分时,∠APB、∠PAC、∠PBD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直接写出相应的结论.
(3)当动点P在第(4)部分时,∠APB、∠PAC、∠PBD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直接写出相应的结论.

网友回答

解:过点P作EF∥AC,如图2
因为AC∥BD(已知),EF∥AC(所作),
所以EF∥BD (平行线的传递性).
所以∠BPE=∠P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APE=∠PAC.
因此∠APE+∠BPE=∠PAC+∠PBD(等式性质),
即∠APB=∠PAC+∠PBD.
(1)过点P作EF∥AC,如图3,

因为AC∥BD(已知),EF∥AC(所作),
所以EF∥BD (平行线的传递性).
所以∠BPF+∠PB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理∠APF+∠PA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此∠APF+∠BPF+∠PAC+∠PBD=360°(等式的基本性质),
即∠APB+∠PAC+∠PBD=360°.
(2)过点P作EF∥AC,如图4,

∠PAC=∠APB+∠PBD;
(3)过点P作EF∥AC,如图5,

∠PAC+∠APB=∠PB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