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 用的方法是______;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4)下表为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27.631.034.037.040.042.645.548.351.1①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在1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 KCl固体,充分混合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将其温度升高到5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网友回答
解:(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降温;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由甲物质析出,故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4)由表中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
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27.631.034.037.040.042.645.548.351.1①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在10℃时,因为其溶解度为31.0克,故可知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固体,充分混合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此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为加快溶解速率;将其温度升高到5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故答为:
(1)40;
(2)加水或降温;
(3)<;
(4)①增大 ②饱和 加快溶解速率 28.6%
解析分析:由题目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故可知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考虑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4)由表中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
①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②由表中溶解度可知,在10℃时,其溶解度为31.0克,故可知向100g水中加入40gKCl固体,充分混合溶解后所得溶液种类;掌握溶解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将其温度升高到5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可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