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驿台的背景是什么,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是什么谜

发布时间:2020-07-10 02:12:37

望驿台的背景是什么,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是什么谜

网友回答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朋友元稹的诗复。二人在贞元十九年(803)同登制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并订交,“谊同金石,爱等弟兄”。
  元和四年(809)三月七日,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一组总题为《使东川》的绝句。稍后,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写了总题为《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的和诗,并题词说:“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惟予与元知之耳制。”《望驿台》是其中的第十一首。原诗题下注:“三月三十日”。
  元稹知《望驿台》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孟光”,指诗人的妻子韦丛。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道而作。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悬揣之辞。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待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白居易《酬元九东川路诗》中有嘉陵县望驿台,即望喜驿也。

网友回答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知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
  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道其中一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