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怎么读,天干地支读音的十二地支

发布时间:2020-07-10 08:50:54

天干地支怎么读,天干地支读音的十二地支

网友回答

应该是“十天干十二地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网友回答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 。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扩展资料十二地支代表的时间
  1、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
  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