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详细解释下城轨.轻轨,城铁.地铁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城轨和轻轨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09 19:36:18

谁帮我详细解释下城轨.轻轨,城铁.地铁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城轨和轻轨的区别是什么?

网友回答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交通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轮轨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有别于市际铁路,郊区及大都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轻便铁路,简称轻铁,又称轻轨,是铁路的一种,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面或旁边行走的电车以至多节火车。
  就是说电车也是轻轨的一种.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交通运输系统。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的一种,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圈或着城市带规划和修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特点是相对短距离、公交化。如:已经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正在施工的沪宁、成渝城际铁路。
    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区别: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指出:"运输紧张的繁忙干线修建四线或多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在大中城市间发展客运专线,在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铁路,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
    城际铁路:主要是短途而且沿线都是人口密集的。像珠江三角洲中的广州-东莞-深圳,北京-天津。
    客运专线:主要是指长途的大城市之间。像北京-上海。
  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 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 -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 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 多。
  国际隧道协会将地铁定义为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线路全封闭、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但建设成本较高。
  轻轨是在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轴重相对较轻,输送能力1.5~3.0万人次/h。必要时线路可与其他交通及行人共享。运量较大、速度快、安全、准时,建设成本比地铁低。
  其实,“轻轨”与“地铁”都是电气化铁路系统的一种形式,如果要问你“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你一定可以不假思索的说:它们的差别不就是地上与 地下之分吗,如果这么认为,你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其实,地铁和轻轨同样都有修建于地下、地面、高架的。它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载客量的多少,主要指标为单 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轻轨铁路交通中会采用中等载客量车厢,它所能适应的远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5~3.0万人次,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 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是202人/辆(超员为224人/辆),编组采用每列2~4辆,而地铁则采用大载客量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为 3.0~6.0万人次,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3l0人/辆(超员为4l0人/辆),编组采用每列6辆,由于载重量大,所以地铁列车的宽 度也比轻轨列车大。从速度上看,地铁列车时速为30到60公里,轻轨列车时速为18到40公里。同时,从灵活性角度来考虑,地铁是无法与轻轨比拟的,对能 量消耗和维修来说,轻轨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铁”系统每公里线路一次性投资要比“轻轨”大的多,其程度取决于线路状况(包括坡度、隧道断面等)和所选车 辆的宽度。
  轻轨运输,简称轻轨、LRT,香港称轻铁,为铁路的一种。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面或旁边行走的电车以至多节铁路列车。在这个层面上说,其他通勤铁路以及所有运载货物或长途的铁路系统皆称为重铁。
  轻轨运输列车比重铁列车更灵活,能行走更陡斜的坡道或一些设在路口的急弯。这些系统一般设在市区,以单节车厢或较小型的列车提供频密的班次。
  现时轻轨路权主要分为三种:
  C级:路轨沿著道路铺设、与一般道路混合行驶。
  B级:同C级,但有优先通行权;通常利用号志先行通过。
  A级:拥有自身的路线,且与一般道路分离;通常利用高架或地下化。
  现时不少轻轨系统都是两者的混合,但由于C、B级对交通影响较大,有减少的趋势。而部份轻轨系统采动全自动操作,毋需司机。
  轻轨系统基本上皆已电气化,多数采用高架电缆,但亦有第三轨的案例。由于导电的第三轨直接建于地面,需要安全措施和警示牌防止乘客和公众误触供电轨。
  轻轨的造价比重铁为低,因为它们需要的基础建设程度有差别;加上轻轨的灵活性较高,故施工规模亦较小。
  最初的轻铁系统在19世纪中期出现,当时的车厢由马匹拉动。到了1880年间,才开始有电动的轻铁系统出现。当时兴建系统一般只有单节的车辆,称为电车。
  其时道路网络不及现在发达,而且道路的质素不太好,所以电车非常受欢迎。在公共汽车转为由引擎发动前,电车是唯一的实用公共交通工具。
  当时亦有较长途的轻铁系统,北美洲地区便有一种叫跨市线的轻铁系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这种系统称为放射状铁路。
  到了1950年代以后,道路交通开始普及,轻铁系统陆续被拆卸。现在虽然仍有少量的传统轻铁系统 (例如香港岛的电车系统) ,但轻铁这个名词已被用来形容一种稍为不同的系统。由198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开始重新引入轻铁系统,但这些系统在运作上已经比较接近是在地面运行的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这些新系统的设备较现代化,以及使用多节的列车。这些新系统在相距数幢建筑物至约一英里的地方停站。部份路段亦会以高架的形式兴建。
  现时轻铁系统再次为世界多个城市喜用。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式的轻铁系统,都比公共汽车干净、安静、舒适、容量大,甚至快捷。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在台湾、曼谷和新加坡则称作 “捷运”(Mass Rapid Transit, MRT)。在中国大陆城市,修建于地上或高架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被称为“轻轨”。然而,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 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有轨电车由于与其他交通工具共同使用道路路面,因此通常不被算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范围之内。但是随着现代公共交通技术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 采用有轨电车和轻轨混合的方式,在场地宽松的地方单独架轨,在场地紧张的地方则公用道路路面,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站,两者的分界也越来越含糊。

网友回答

1、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存在本质的差异,城际轨道交通不能代替城市轨道交通。2、城际铁路是主要解决的是城市之间的客流交互,因此城际线多采用高速、大站间距、线位大多避开中心城区。3、城市轨道交通(轻轨)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部的通勤客流,也就是日常的出行,如上下班等,所以城市轨道交通都采用相对较低的速、相对较小的站间度距、线路沿城市中心区域或者待开知发区域敷设。4、城际铁路基本属于地铁这一类。一般来说运力在每小时单方向客流量运营能力在4-6万人,在地面上运营。而轻轨是一种电气化道铁路系统,运能相对地铁较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轨百度百科-轻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