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后第三题就是哪个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哪句话的读后感,6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

发布时间:2021-02-21 01:36:50

岳阳楼记课后第三题就是哪个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哪句话的读后感,6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写 ,不要太深奥啊

网友回答

这是古人的政治观点.把个人的事情放在天下大事的后面,可以说是高尚的情操,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格言》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几遍了,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或多或少,但颇感深刻.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再次捧起了《格言》,我的心又一次地激荡不已.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其实,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种感情的仁人志士何止范仲淹一个!楚国诗人屈原一心为国为民,后来即使被贬、流落乡野时也不忘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最终因希望破灭而以身殉国.民族英雄岳飞,一心“精忠报国”,告别母亲,离开妻子,“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国为民,甚至不惜生命.
在今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赋予着新的含义,新的内容.
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说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生,以个人的快乐为后.回顾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铁蹄横行我中国大地,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豪杰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张学良、杨虎城反蒋抗日、深明大义;李宗仁血战台儿庄,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杨靖宇纵横林海雪原,令敌人闻风丧胆……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民族的脊梁!他们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楷模.
建国以来,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这一博大胸怀和优秀品质的杰出人物.从周恩来,焦裕禄到孔繁森,再到牛玉儒、张云泉……一个个名字多么熟悉,一张张面孔多么亲切,他们都是共产党人的典范.他们的情操是范仲淹等人所不能及的.
这就是人民的风格!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赚到钱,其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心国家和集体,不关心他人.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十分可耻的.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只有与国家命运同在,与大家欢乐共享,国家才会兴旺,人民才能富足.我们少年儿童,从小应该胸怀国家,着眼未来,努力奋斗,立志报效祖国.
======以下答案可供参考======
供参考答案1: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供参考答案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