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和琴诗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
网友回答
1.《观书有感》两则由景入理,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第一首中“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借以强调不断以新知充实自己的重要性。第二首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2.《琴诗》由事入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
借弹琴时只有琴或者只有手都不能产生琴声,说明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书有感”“琴诗”两个词条
网友回答
《题西林壁》这诗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欲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的时空观反观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宋诗好说理是普遍的现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变得干硬枯燥,但苏轼的诗较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像上述一类优秀之作,则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环境、具体经历、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这样写哲理诗的人为数并不多。
《游山西村》蕴含的哲理:不能向眼前的困难低头,要积极面对困难,分析困难,逐步解决困难。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