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解答文后问题。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溽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③,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分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从安邑迁都大梁,所以叫梁惠王。 ②晋国:这里指魏国。是梁惠王自称本国。 ③梁襄王:梁惠王之子。公元前318至前296年在位。 1.下列句子加粗字的正确解释和读音是:[ ]①卒然问曰 ②天下恶乎定? A.①终于 z*②怎么 w&B.终于 z*讨厌 w)C.①通“猝”,突然。c)②讨厌 w)D.①通“猝”,突然。c)②怎么 w&2.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B.入:对内 出:对外 C.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入:在家 出:外出 3.“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词义是: [ ] A.侍奉 B.抵挡 C.治理 D.使用 4.“彼夺其民时”的“彼”指代的是: [ ] A.那时候 B.魏国 C.秦、楚 D.国君 5.下列句中的“莫”与“天下莫强焉”中的“莫”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B.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天下莫不与也。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 A.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B.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给死者以抚恤。 C.这是很羞惭的事,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D.这是很羞惭的事,愿意给死者以抚恤。 7.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 A.远看他不像个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B.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C.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D.远看他不像个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 ] A.如今天下为争夺牧场,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9.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 A.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B.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C.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D.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精力充沛谁能抵挡得住呢? 10.下列说法与孟子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使生灵涂炭的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网友回答
答案:D;C;B;C;B;A;A;D;C;A解析:1.D;“卒”通“猝”c)突然,“恶”疑问代词,怎么,音w&。5.B;题干中的“莫”是无定指代词。B项中的“莫”是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10.A;孟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只反对嗜杀百姓的非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