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9:24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基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②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③,与之俱黑。兰槐④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⑤,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⑥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全文第四段)注释:①苕:芦苇的穗。②蓬:草名。③涅:黑泥。④兰槐:香草名。⑤滫:臭水。⑥游:有目的的旅行,游学。(1)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巢非不完也 完:完整,完好B.庶人不服 不服:不服气,不认可C.其渐之滫 渐:浸D.游必就士 就:接近,与……结交(2)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羽为巢以:________不扶而直而:________与之具黑之:________具:________兰槐之根是为芷是:________其渐之滫其:________之:________(3)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而编之以发________(2)系之苇苕________(3)生于高山之上________(4)蓬生麻中________(5)君子不近,庶人不服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1)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B;解析:(1)不服:不佩戴,不穿(2)以:介词,用;而:却,表转折;之:代词,代指“涅”,即黑泥;具:副词,通“俱”,一起,都;是:指示代词,复指根;其:表示假设,假如;之:代词,指“芷”。(3)(1)状语后置 (2)省略,省略介词“于” (3)状语后置 (4)省略,省略介词“于” (5)省略,省略宾语“之”(4)  (1)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在的处所使它这样。  (2)香草兰槐的根叫作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  (3)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游学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上,结果巢里的鸟蛋被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得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的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的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作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旅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然后讨论,回答此材料论述了什么道理。可以和课文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荀子进步思想。教师注释疑难词句后,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  最后明确:论述了环境能影响人的道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