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12:07:27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章节测试答案
伦理性与宗教性(一)
1、【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最低级的是(B)。
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2、【单选题】西方文明主要是以(C)来重构古希腊罗马文明。
A、埃及文明
B、伊斯兰文明
C、希伯来文明
D、阿拉伯文明
3、【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A)。
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4、【判断题】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
5、【判断题】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
伦理性与宗教性(二)
1、【单选题】(C)认为德性就是力量。
A、尼采
B、黑格尔
C、康德
D、歌德
2、【单选题】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儒家的仁强调区分(B)。
A、地域联结
B、等级秩序
C、信仰对象
D、经济阶层
3、【单选题】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B)。
A、易道补儒
B、易佛补儒
C、易道替儒
D、易佛替儒
4、【判断题】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
5、【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下列思想中,强调安于现实的富乐的是(C)。
A、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思想
D、伊斯兰教
2、【单选题】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C)。
A、阶级性与整体性
B、阶级性与独立性
C、合群性与整体性
D、合群性与独立性
3、【单选题】宗教最大的功能是(A)。
A、超越死亡
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
C、寻找希望
D、提供帮助
4、【判断题】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
5、【判断题】与基督教类似,儒家同样认为自我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完善的。(×)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
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
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
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
2、【单选题】(D)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单选题】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C)文化。A、神曲
B、哈姆雷特
C、浮士德
D、荷马史诗
4、【判断题】儒家伦理执着于现世,有一种现世现报的倾向。(√)
5、【判断题】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
伦理性与宗教性(五)
1、【单选题】尼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徒,即为(D)。
A、尼采自己
B、教皇
C、马丁·路德
D、耶稣
2、【单选题】(B)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A、萨特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德里达
3、【单选题】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D)。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尼采
4、【判断题】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
5、【判断题】在西方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之下,西方文学首先关注的是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一)
1、【单选题】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A)开始的。
A、诗
B、书
C、礼
D、乐
2、【单选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A)。
A、中国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B、西方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C、中国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D、西方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3、【单选题】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C)。
A、礼
B、法
C、合
D、分
4、【判断题】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5、【判断题】庄子对儒家的礼教进行了抨击。(√)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二)
1、【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评判艺术和诗学的价值是以(D)为标准的。
A、逻辑性和传承性
B、逻辑性和真理性
C、科学性和传承性
D、科学性和真理性
2、【单选题】在柏拉图看来,最高的真实是脱离了(C)的理念。
A、逻辑
B、艺术
C、感性
D、理性
3、【单选题】黑格尔的历史观是从(A)的角度来重视历史的。
A、认知
B、实用
C、理论
D、逻辑
4、【判断题】托马斯·阿奎那主要用柏拉图的哲学来解释宗教。(×)
5、【判断题】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哲学与科学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三)
1、【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其中(B)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精
B、气
C、神
D、以上都不正确
2、【单选题】孔子认为管仲(C)。
A、不知仁
B、不知善
C、不知礼
D、不知德
3、【单选题】学习理学的人需要首先弄清楚的概念是(A)。
A、理、气
B、理、神
C、道、气
D、道、神
4、【判断题】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所有六书的基础。(√)
5、【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运用大量文学性的词汇对世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四)
1、【单选题】孟德斯鸠认为法是真正(D)的产物。
A、逻辑
B、抽象
C、感性
D、理性
2、【单选题】荀子的文章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A)。
A、排比
B、寓言
C、比喻
D、类比
3、【单选题】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具有(C)。
A、科学的特征、鲜明的品格
B、科学的特征、严格的论证
C、诗化的特征、鲜明的品格
D、诗化的特征、严格的论证
4、【判断题】儒家构建了中国的伦理框架,而人的具体的言行与理论实践在很大意义上是老子教育出来的。(√)
5、【判断题】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一个中国法官并不能把法律看作一个可变通的量,而一定要把它看作一个抽象体。(×)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五)
1、【单选题】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文学批评是(D)。
A、语义分析式的批评
B、抽象概括式的批评
C、逻辑推演式的批评
D、印象感悟式的批评
2、【单选题】鲁迅认为中国的王道与(C)的关系极为相近。
A、人道
B、法道
C、霸道
D、仁道
3、【单选题】关于法律和人情,孔子认为(A)。
A、人情高于法律
B、法律高于人情
C、人情与法律地位相等
D、人情与法律毫无关系
4、【判断题】《文心雕龙》、《文赋》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采用了大量以诗论诗的方法。(×)
5、【判断题】西方每个时代的文学批评特色都受到同时代科学取得的成绩或对世界的认知水平的影响。(√)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六)
1、【单选题】(C)之后,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维特根斯坦
B、尼采
C、黑格尔
D、康德
2、【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写(C)比写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A、科学著作
B、逻辑著作
C、诗
D、政治著作
3、【单选题】西方的文学批评一般不强调(D)。
A、理性
B、真理的价值
C、认识性
D、模糊性
4、【判断题】中国文学注重文辞之美,很少对心灵或文化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
5、【判断题】中国古人并不关注美的本质问题。(√)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一)
1、【单选题】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C)。
A、理
B、气
C、生
D、灭
2、【单选题】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D)。
A、中国文明
B、西方文明
C、古代文明
D、不存在的
3、【单选题】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和可以产生新事物,同不可以
B、同可以产生新事物,和不可以
C、和与同都可以产生新事物
D、和与同都不能产生新事物
4、【判断题】孔子认为使千差万别的事物达到中和的方法就是中庸之道。(√)
5、【判断题】任何一种文明都包含了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二)
1、【单选题】中西最鲜明的文化差别在于(C)。
A、多元中和与二元对立
B、多元中和与一元独大
C、二元中和与二元对立
D、二元中和与一元独大
2、【单选题】根据《周易》,有(C)然后有万物。
A、礼义
B、上下
C、天地
D、君臣
3、【单选题】西方的辩证法其实强调了事物的(D)。
A、平衡
B、失衡
C、静态
D、动态
4、【判断题】西方辩证法更执着于保持整体的灵活性。(×)
5、【判断题】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三)
1、【单选题】关于道教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无限肯定感性的现世
B、无限肯定理性的现世
C、无限肯定感性的来世
D、无限肯定理性的来世
2、【单选题】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神和自然的地位关系为(D)。
A、人高于神,神高于自然
B、人高于自然,自然高于神
C、神高于自然,自然高于人
D、神高于人,人高于自然
3、【单选题】关于矛盾的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孔子承认矛盾的两端,老子和庄子不承认
B、孔子和老子承认矛盾的两端,庄子不承认
C、孔子和庄子承认矛盾的两端,老子不承认
D、老子和庄子承认矛盾的两端,孔子不承认
4、【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承认完全脱离肉体的灵魂的。(√)
5、【判断题】儒家和道家认为人和神或圣人是没有绝对的区别的,任何人都可以称为神或圣人。(√)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四)
1、【单选题】中国文化注重感性与理性的(A)。
A、合一
B、对立
C、相吸
D、相斥
2、【单选题】孟德斯鸠提出,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C)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A、德
B、人
C、法
D、理
3、【单选题】中国的理性是一种具有(B)的伦理理性。
A、理论特征
B、实用特征
C、分析特征D、逻辑特征
4、【判断题】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充分发展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统一。(×)
5、【判断题】尼采将希腊人感性与理性的分化称为梦与罪的对立统一。×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五)
1、【单选题】鲁迅将官僚文学分成两派,即(C)。
A、正统文学与山林文学
B、正统文学与朝野文学
C、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
D、廊庙文学与朝野文学
2、【单选题】六经中属于史书的是(C)。
A、《易经》
B、《诗经》
C、《尚书》
D、《礼记》
3、【单选题】人伦上的和合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工(B)。
A、非常发达
B、非常不发达
C、进步迅速
D、退步迅速
4、【判断题】在中国的戏曲中,悲怆与欢乐的情感混沌在一起,悲和喜没有截然的分化。(√)
5、【判断题】中国文化综合性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也是综合性的,并没有很具体的分科。(√)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六)
1、【单选题】儒家的中和之美就是把艺术和合到()之中。(B)
A、政治教化、礼数、理性本体
B、政治教化、礼数、道德
C、二元对立、礼数、理性本体
D、二元对立、礼数、道德
2、【单选题】中国古代戏剧是(C)。
A、悲剧
B、喜剧
C、悲喜和合局
D、混合剧
3、【单选题】相较于西方传统剧作,西方黑色幽默和荒诞派的大部分作品往往是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在同一个文本中(A)的。
A、激烈对立
B、强烈融合
C、逐渐弱化
D、逐渐强化
4、【判断题】后世的中国文人往往都是儒道分裂的结构,在儒学和道学的艺术追求上有较为明显的分立。(×)
5、【判断题】道家希望将艺术和合到自然之中。(√)
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七)
1、【单选题】萨缪尔·亨廷顿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的主要冲突类型不包括(A)。
A、政治
B、民族
C、文化
D、语言
2、【单选题】精神分析批评偏重(B)与文本的深层心理的分析。
A、读者
B、作家
C、目标受众
D、传统价值观
3、【单选题】下列流派中,(D)更注重文本。
A、解释学
B、接受美学
C、读者反映批评
D、现象学批评
4、【判断题】中国的中和精神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5、【判断题】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和谐相处正是中国中和精神的反映。(√)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一)
1、【单选题】(B)的形象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A、太阳
B、月亮
C、北斗星
D、银河
2、【单选题】(C)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逻辑性
B、确定性
C、含蓄性
D、体系性
3、【单选题】从已有的文化成果来看,中国文化偏于(A)的性格。
A、阴柔
B、阳刚
C、刚柔并济
D、刚柔之间
4、【判断题】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单一而抽象的。(×)
5、【判断题】鲁迅更加推崇西方的文学与文化,认为中国文学使人沉静,不适合社会环境。(√)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二)
1、【单选题】根据《淮南子·外八篇》,(C)派羿去射日。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2、【单选题】汤因比认为中国的国教是(D)。
A、孔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3、【单选题】荣格认为,每个民族后来的发展都蕴含在这个民族的(D)之中。
A、地理环境
B、社会阶层
C、崇拜图腾
D、神话
4、【判断题】鲁迅的《奔月》中,羿是被自己的弟子逢蒙射死的。(×)
5、【判断题】古本《山海经》中记载了后羿射日的传说。(√)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三)
1、【单选题】以下人物中,思想更为阴柔的是(D)。
A、墨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2、【单选题】相较于老庄,儒家早期更偏向于(A)。
A、乾卦
B、坤卦
C、震卦
D、巽卦
3、【单选题】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分裂为两部分。以下哲学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部分的是(C)。
A、人本哲学
B、存在哲学
C、科学哲学
D、生命哲学
4、【判断题】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认为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
5、【判断题】老子认为动优于静。(×)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四)
1、【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D)体现了大量的民主的因素。
A、《论语》
B、《庄子》
C、《道德经》
D、《孟子》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老子关于战争的看法的是(D)。
A、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B、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C、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单选题】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的情节自(C)开始。
A、诗经
B、淮南子
C、屈原
D、道德经
4、【判断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哲学家、战士和艺术家持肯定态度。(×)
5、【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的阴柔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专制制度。(√)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五)
1、【单选题】相较于西方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不包括(D)。
A、力度较弱
B、较为阴柔
C、乐器简单
D、合奏较多
2、【单选题】尼采认为自己是酒神艺术家,而酒神艺术家最高的表现形式是(C)。
A、政治
B、文学
C、音乐
D、美术
3、【单选题】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B)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判断题】《浮士德》和《罪与罚》等作品主要表现了西方文化中内在心灵的激荡。(×)
5、【判断题】西方文学是在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六)
1、【单选题】关于中国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特别讲究形式美
B、理性和情感内容一般不突破感性形式
C、长于直抒胸臆
D、将情感积淀在景物上
2、【单选题】关于中国戏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虚拟的
B、弹性
C、严谨性
D、模糊性
3、【单选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中国月亮文学最典型的代表是(C)。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4、【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学中,勇猛刚健的武将常常对温柔敦厚的领导人忠心耿耿,主要是领导人能够做到以柔克刚。(√)
5、【判断题】中国传统英雄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美德。(√)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七)
1、【单选题】中国吟咏太阳的诗歌大量出现于(D)以后。
A、宋词兴起
B、满清入关
C、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
2、【单选题】中国描写太阳的诗歌更多重于描写(D)。
A、朝阳
B、烈日
C、冬天的太阳
D、夕阳
3、【单选题】鲁迅批评屈原(D)。
A、没有鲜明的语言风格
B、没有典型的文学意向
C、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
D、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
4、【判断题】中国所有的思乡诗作中没有借用太阳来表达情感的。(×)
5、【判断题】从世界文化视野着眼,阴柔与阳刚并不代表价值的优劣。(√)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一)
1、【单选题】(D)接受了《进化论》和重演律的思想,将复演说推向心理学和教育。
A、杰罗姆·布鲁纳
B、保罗·艾克曼
C、罗伯特·罗森塔尔
D、卡尔文·霍尔
2、【单选题】世界文化可以分为(B)三部分。
A、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B、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
C、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宗教文化
D、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其他文化
3、【单选题】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中国文化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文化
B、西方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
C、中国文化的发展是跳跃性的
D、西方文化的发展是爆破性的
4、【判断题】恩格斯将生物重演律转化到思维和文化层面上。(√)
5、【判断题】斯宾格勒将西方文化分为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和浮士德文化。(×)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二)
1、【单选题】关于西方哲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是从形而上学的纯粹理论探讨转向实用哲学、实证哲学和生命哲学
B、从本体论、认识论探讨转向人学本题的探讨
C、从切中实质、为人处事的道德训条转向关于万物本源的探讨
D、从具有浓重虚构性的类似神学的哲学到摆脱虚构的科学哲学和人本哲学
2、【单选题】下列人物中,(D)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尧
B、禹
C、周文王
D、周武王
3、【单选题】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C)的标志。
A、萌芽
B、进步
C、成熟
D、衰落
4、【判断题】马克思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不断动态变化的文化形态。(×)
5、【判断题】西方文化早在希伯来文明时期就意识到文化的成熟,并竭力防止其衰亡,使得文化果然没有衰亡,并且达到了超稳定的状态。×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三)
1、【单选题】关于柏拉图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理念是世界的本体
B、现象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C、艺术是对现象世界的模仿
D、艺术具有理性和认识价值
2、【单选题】贺拉斯认为,诗应该描写出人的(C)。
A、理性
B、感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3、【单选题】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B)是自然哲学。
A、音乐
B、绘画
C、散文
D、建筑
4、【判断题】莱布尼茨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感性认识和混乱的理性认识。(×)
5、【判断题】亚里士多德在感性中看到了理性,从而肯定了艺术。(√)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四)
1、【单选题】西方的诗作的转变是(B)。
A、抒情诗转向史诗
B、史诗转向抒情诗
C、格律诗转向自由诗
D、自由诗转向格律诗
2、【单选题】雨果的(D)序言中已经要求艺术不要避开丑。
A、《笑面人》
B、《死囚之末日》
C、《爱尔那尼》
D、《克伦威尔》
3、【单选题】西方的绘画可以体现出西方诗作的转向,其中转折点是出现了(C)。
A、表现主义
B、写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抽象主义
4、【判断题】西方传统派小说注重物理性的时空,现代派小说注重主观心灵。(√)
5、【判断题】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中的史诗。(√)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五)
1、【单选题】(D)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了一个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孔子道德战胜野蛮的故事。
A、雨果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2、【单选题】(A)将审美放到介于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桥梁位置,以情感、自由和创造界定艺术。
A、康德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笛卡尔
3、【单选题】(C)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A、康斯坦斯·劳埃德
B、爱伦·坡
C、奥斯卡·王尔德
D、洛德·艾尔弗雷德·道格拉斯
4、【判断题】西方文化实际上是在由理性转向感性。(√)
5、【判断题】古代希腊人所强调的理性,正是希腊诗学作为人类童年的标志性特征。(×)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六)
1、【单选题】在崇尚文学典范、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B)的。
A、相同
B、相似
C、相反
D、无关
2、【单选题】西方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摄取(D)文学的营养。
A、官方
B、民间
C、古典
D、异域
3、【单选题】中国文学侧重于在(C)当中求发展。
A、批判与否定
B、批判与肯定
C、继承与复古
D、继承与创新
4、【判断题】明朝出现的公安派与西方近代的现实主义思想有很大的类似之处。(×)
5、【判断题】中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模糊。(√)
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七)
1、【单选题】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提出社会的黄金时代是(A)。
A、尧
B、周
C、汉
D、未来
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D)。
A、线段
B、螺旋上升
C、半环
D、圆环
3、【单选题】(C)提出世界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A、海德格尔
B、笛卡尔
C、黑格尔
D、康德
4、【判断题】鲁迅笔下的阿Q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力维护者。(√)
5、【判断题】鲁迅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是一个直线型的发展模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