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有13亿人口.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占有耕地.淡水.森林

发布时间:2021-02-18 00:27:05

材料一:我国有13亿人口,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占有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铜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2%、25%、16.5%、11%、4.5%、79%、42%、18%。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过量消耗资源,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过量消耗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一级标准城市不足1%;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占40.9%;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荒漠化土地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⑴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6分)⑵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根据。(10分)


网友回答

答案: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三者相协调。(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解决这一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和根本出路。(3分)

解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