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陆炳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45: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  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  帝初嗣位,掌锦衣者硃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佐尝保持张鹤龄兄弟狱,有贤声。寅亦谨厚不为恶。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  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  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  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选自《明史·陆炳传》)(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炳幼从母入宫中      从;跟随B.稍长,日侍左右      日:终日C.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   曲:假意D.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 亟:急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②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B.①选为仪卫司典仗②炳任恶吏为爪牙C.①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②久之赀尽D.①以故朝士多称之者②徐以计去其易己者(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掌锦衣者硃宸,未久罢。B.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C.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D.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的祖父隶属于锦衣卫,其父亲也袭任总旗一职,陆炳长大后,袭职为指挥企事,掌锦衣卫。B.陆炳因救驾有功,得到世宗的宠幸,骤然的显贵并没有让他忘乎所以,他表面上仍然尊敬他同级的那些多属父辈的官员。C.陆炳以往与夏言虽然颇亲密,但因为御史弹劾他诸项不法的事情后,便对夏言怀恨在心,他看准时机,勾结严嵩,最后除掉了夏言。D.陆炳生时胡作非为,非但没有受到惩处,死后还被赠予忠诚伯,最终在隆庆初年,才追治了陆炳的罪。(5)翻译与断句。(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张 居 正 等 言 炳 救 驾 有 功 且 律 非 谋 反 叛 逆 奸 党 无 籍 没 者 况 籍没 追 赃 二 罪 并 坐 非 律 意 帝 悯 之 遂 获 免

网友回答

答案:1.D;2.C;3.D;4.A;解析:(1)亟:危重(2)C.助词,的/助词,舒缓语气;A.都是表因果的连词,因为;B.都是动词,作为;D.都是代词,表示“……的人”(4)陆炳并非世袭执掌锦衣卫,而因为参加武会试中选,授官锦衣卫副千户。(5)  答案:(1)见参考译文。  (2)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参考译文:  陆炳的祖辈以前是平湖人。到他祖父陆墀,因属军籍隶于锦衣卫任总镇。父亲陆松袭替总旗之职,跟随兴献王前往封藩之地安陆,被选为王府仪卫司的典仗。  明世宗出生后,陆松之妻当了他的奶妈,陆炳自幼便随母亲出入王宫。年龄稍长后,便终日侍从于世宗左右。陆炳能武,健壮沉稳凶猛,身高面红,走路如同鹤步。嘉靖八年,他参加武会试中选,授官锦衣卫副千户。陆松死后,他又袭职为指挥企事。不久进职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之事。嘉靖十八年,陆炳随从世宗南行,到达卫辉。当天夜间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中不知道世宗在哪里。陆炳推倒门屏背着世宗而出,世宗从此对陆炳更加爱幸,不断升其官职至都指挥同知,仍然掌管锦衣卫之事。  世宗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都因为是兴王府中的旧人而掌锦衣卫。王佐曾经维护过张鹤龄兄弟之狱,有贤德的名声。陈寅也为人谨慎忠厚不做恶事。待到陆炳代替陈寅后,权势远远超出诸人之上。不久,又升署都督企事,后又因缉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  陆炳骤然显贵,与他同级的官员多属父辈,陆炳表面上尊敬对待他们,却在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大。陆炳曾经捶杀兵马指挥,被御史纠劾,世宗下诏不让追问。夏言以往与陆炳颇亲密,有一天,御史弹劾陆炳诸项不法之事,夏言立即拟写了诏旨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窘迫之中,想用三千金求得解脱而未成,在夏言面前长跪哭泣谢罪,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等到严嵩与夏言互相倾陷时,陆炳帮助严嵩,揭发出夏言与边将互通关节的书信,夏言被处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任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筹画,私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到世宗宠信,压制严嵩位出于其上,却单单忌惮陆炳。陆炳假意奉承他,不敢与他分庭抗礼,却暗中私启用金钱结交仇鸾的亲信友好,得以掌握仇鸾的隐私之事。等到仇鸾病危时,陆炳将他图谋不轨的情况全部揭发出来。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书印符,仇鸾忧惧而死,最终被剖棺戮尸。  陆炳先是进官左都督,论奖擒获哈舟儿的功劳,加太子太保。因揭发仇鸾的密谋,又加少保兼太子太傅,按年给伯爵俸禄。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举行赐进士的思荣宴。按照惯例,锦衣卫官应排列于西侧。世宗因陆炳有功的缘故,特地命他到上座,班位列于二品后面。第二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走工所的物料,营建坟墓,超越规制犯上,准备建成皇帝山陵之制,结果与他的同党杜泰等三人都被处斩,抄没家产,有白银四十余万两,金银珍宝不计其数。不久加陆炳太保兼少傅,依旧掌锦衣卫事。明代没有以三公兼三孤的情况,仅仅见于陆炳一人。  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作为爪牙,将民间家财细事了解清楚。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便予以收捕,抄没家产,陆炳因此积货财数百万,营造外宅十余所,庄园遍布四方,权势倾于天下。当时严嵩父子独揽政事,陆炳事事都去通人情托门路。文武大臣们都争着到他家中讨好,他家中每年所得不计其数,而他结交权要,照顾良善之人,也毫不吝惜。世宗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方给以保全,对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过一个人,因此朝中士大夫有很多称赞他的人。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被赠予忠诚伯,谥武惠,祭奠之礼也超过常制。  隆庆初年,采纳御史上言,追治陆炳的罪,削去他的爵秩,籍没他的家产,处以赃物数十万之罚,将陆绎等系击狱追索补偿,渐渐家财一光。万历三年,陆绎上奏章请求免予追赃。张居正等说,陆炳救驾有功,况且法律规定若非谋反叛逆的奸党,没有予以籍没的,何况籍没、追赃,两罪同时处罚,不合法律本意。神宗也对陆绎感到同情,陆氏于是被免去追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