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景哀情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27:17

靓景哀情——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赏析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在晚唐诗人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他的诗语言华美而含蓄,意境妍丽而清幽。特别是他的绝句,常常能在极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一幅色泽鲜艳的优美画面,用最为精炼的语言,传达出幽深的情思。《齐安郡后池绝句》就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品。  “菱透浮萍绿锦池”,诗的起句,紧扣诗题。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塘的浮萍,满眼的青绿,柔和而又悦目。特别是一个“透”字,绘出的是菱的傲然突起,其形象之兀立,可感可掬,这也为满池平平的绿萍,添加了一种专属于诗人内心的情绪。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由池中之景转入岸边之象,这是池塘夏色图必不可少的衬托。岸边蔷薇摇曳,而摇曳的蔷薇中,传递出来的是莺的婉转的歌声,这歌声拨动着花儿和叶儿的颤抖。一个“弄”字,又将“千啭”的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了。这样的一幅图画中,有声与色的搭配,有动和静的结合,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对风景的描写中,给人以至深的回味。  “尽日无人看微雨”,这句看似闲笔,却十分耐人寻味,“微雨”使得诗的画面染上了一层寂寥、迷离的色彩,在“尽日无人”中隐然托出“看”景的诗人百无聊赖的孤独情状。“鸳鸯相对浴红衣”,诗人也许是意识到了画面色彩的搭配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于是,末句又为这幅画添上了艳丽的一笔。鸳鸯的“红衣”不仅在一片葱绿中格外地醒目耀眼,而“鸳鸯相对”的戏水,同样还暗衬出诗人的孤寂和幽怨。  杜牧是一个素有政治抱负的人,却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之志,百无一酬。所以,他的眼底、笔下的自然景观,无论是绿的浮萍、黄的夏莺、粉的蔷薇,还是色泽艳丽的鸳鸯,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而隐藏于这些色彩背后的,则是诗人对人世间欲说还休的无限感慨,于是那看似靓丽的景观,也就自然地漫溢着一种哀愁。景中有人在,景中有情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隐情,就这样曲折地浮沉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选自《语文月刊》,有删节)1.作者认为“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中的“透”和“弄”用得好,请用自己的话谈谈它们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题目是“靓景哀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齐安郡后池绝句》中的“靓景”和“哀情”分别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透”字,描绘出菱傲然突起,其形象之兀立,可感可掬,这也为满池平平的绿萍,添加了一种专属于诗人内心的情绪。“弄”字,生动形象,通过移觉将“千啭”这一无形的声音有形化。  2.“靓景”指的是作者在诗中描绘出的一幅优美的画面: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塘的浮萍、满眼的青绿,柔和而又悦目,还有岸边摇曳的蔷薇,及从中传递出来的婉转的莺的歌声,这些画面有声与色的搭配,有动和静的结合,给人美的享受。“哀情”指的是通过“尽日无人”、“鸳鸯相对”的戏水表现出来的孤寂和幽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