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26:5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节:节制,约束B.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近:符合,接近C.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因为D.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就:靠近,接近(2)下列句子为倒装句的一项是[  ]A.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文中孔子提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好学”,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你还认为哪些是“好学”?________________(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________________(2)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________________(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C;2.B;解析:(1)因:依靠,凭借(2)“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装(3)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同意。他提出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提高自己,这样做不是好学吗?再例如抓住一切时间,一切机会来学习;向每一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等都是好学。  [示例二]不同意。他把“好学”的定义设定的太宽泛了,把生活的要求也作为学习来看待。我认为主动学习自己不会的叫“好学”,例如,不会骑自行车去学习自行车,不会游泳去学习游泳,这些都是“好学”。(4)  答案:①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  ②但是还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  ③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自己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老师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有子说:“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是最美好的传统。它适用于一切事情。但仅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  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人都是可信赖的人,也就值得尊重了。”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敏捷、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这就算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诗》中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