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外来物种的进入分为无意引入和有意引入两种途径。近年来,全球交流的密切为物种偶然的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但入侵生物究竟为何往往能战胜“土著”生物?
网友回答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比如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等。
生态位空缺假说认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岗位上都已经有了一个物种,就像俗话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外来的“萝卜”就没有地方去了,因此入侵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某个地方少了一个“萝卜”,而恰好外来的“萝卜”正好适合这个坑,那么入侵也就发生了。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则认为,外来生物之所以在其原产地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有天敌;而到了新环境后,少了限制者,它们就能为所欲为了。该假说存在合理之处,人们往往去入侵物种原产地寻找其天敌“以毒攻毒”。
但是科学家们对入侵物种所用的“战术”的看法是一致的:它们往往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种“人海”战术让其在第一波入侵后就占有优势,即使很多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已渐渐适应当地的环境,并在后来利用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最终驱逐本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