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______.
(2)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任填一种方法).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______(填“甲”或“乙”)析出晶体多些.
(4)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欲配制此溶液100g,实验中需要水______mL,量水时应该选择______(选填10mL,100mL)量筒.称量甲固体时,发现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网友回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与一点,所以,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由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不大,在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大于10g.所以,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升高温度;
(3)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不大,所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多些;
(4)由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00%=20%.欲配制此溶液100g,实验中需要水:100g×(1-20%)=80g,需要水的体积为80mL,量水时应该选择100mL量筒.称量甲固体时,发现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继续添加甲物质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故答为:(1)t1℃;(2)不饱和,升高温度;(3)甲;(4)20%,80,100mL,继续添加甲物质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2)根据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3)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4)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应进行的操作.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在进行有关溶液中量的计算时,计算数据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