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译文,班超投笔从戎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10 00:53:14

班超投笔从戎译文,班超投笔从戎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网友回答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
  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
  “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惊吓得乱了营。
  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1,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2,兄长班固简介:
  班固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网友回答

班超是个胸有大志、勤奋好学的人。在少年时代,他读了不少古代书籍,其中深深感染了他的是张骞通西域的故事。班超非常仰慕西汉的张骞,他立志要像张骞那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当时,住在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贵族经常带兵进攻东汉北方郡县,焚烧城邑,抢人、抢牲口;还控制了西域各族政权,强行征收贡赋,并断绝了西域与东汉之间的交通。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西域方面曾多次派使者到洛阳,请求东汉政府派兵驱逐匈奴的势力。
  汉明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决心解除北匈奴的威胁,扫除和东汉之间交通的障碍。消息传到洛阳,班超慨然扔下手中的笔,感叹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愿和谋划,还是应当以张骞为榜样,立大志,在异域建立功勋,博取封侯,怎能长期生活在笔砚之间呢?”从此他毅然投笔从戎。
  窦固很赏识班超的才能。不久,东汉朝廷为了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决定派官吏前往。窦固便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奉命出使。他率领36名士吏首先到达西域的鄯善(今新疆若羌)。起初,鄯善王热情地款待班超一行人。可是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变得疏远起来。班超心中犯疑,心想其中必有缘故。后来他从侍者口中了解到,原来是匈奴的使者带兵到鄯善已经3天了,正在鄯善进行活动。鄯善王迫于匈奴人的威胁,不敢再与汉朝的使者亲近了。班超立即召集随行的36人商量对策。他分析了他们当时的处境,说:“假如鄯善王把我们交给匈奴人,那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以死相拼。咱们乘夜杀了匈奴人,这样才能逢凶化吉。”
  当晚,夜深之后,班超率领36名吏士向匈奴营舍发动了袭击。他命令10名士兵带着军鼓,潜伏到匈奴营舍后面;其余的人带着刀弓箭弩,来到营舍前面。看到时机成熟,班超命令士兵沿着营舍周围点火。当天恰巧狂风骤起,又是顺风放火,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整个营舍顿时燃烧起来。营舍后面的10名士兵立即拼命击鼓,大声喊叫,以张声势。匈奴使者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班超等人乘乱斩杀匈奴使者,班超亲手杀了3个,吏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及随从30多人,剩下的100多人全部被烧死了。
  天一放亮,班超带领随从提着匈奴使者的人头去见鄯善王。这一果断的行动粉碎了匈奴使者的阴谋,也使鄯善王下决心与匈奴决裂,一心与东汉复通和好。
  班超的智勇双全,深得东汉朝廷赏识。朝廷又命班超作为汉朝使者继续西行到达于阗。这次班超早有思想准备,他以鄯善国为例,先打消了于阗王的顾虑,争取了于阗王。于阗王主动杀了匈奴贵族派在那里的“监护”使者,与东汉和好。
  西域的另一古国龟兹,国王在匈奴贵族的支持下,仗势欺负疏勒国,派人把疏勒国王杀死,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王。公元74年,班超到达疏勒,他派部下杀了兜题,平息了疏勒的政变,随后召集文武大臣,重新扶立原来疏勒王室的人为王。班超的举动,赢得了疏勒人的拥护,使班超在西域获得了很高威望。
  经过班超的努力,西域大部分地区与东汉重新建立了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西域各国从王莽执政时期起,跟汉朝不相往来已经有65个年头了。到了这时候,才恢复张骞通西域时,双方通商的局面。
  公元75年,匈奴又大举进攻西域,东汉政府命班超从西域撤回,但西域人民都不愿他离开。疏勒人听说班超要回汉朝,举国忧恐;于阗王侯大臣也极力挽留他,抱着班超坐骑前腿哭泣着不放他走,班超只得又留下来,回到了疏勒。
  从公元73年到公元102年的近30年中,班超始终留在遥远的西域。尽管东汉朝廷派兵几次打败匈奴的进攻,但当时匈奴贵族的势力仍很大,经常对西域各小国进行威胁煽动,使这些小国的态度变化无常,而班超的处境则既困难又危险。但班超有勇有谋,能言善辩,恩威并举。他注意团结弱小,依靠主张与汉和好的于阗、疏勒等小国,打击为匈奴贵族效力的龟兹等国的上层分子,使西域各国纷纷归汉,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通往西方的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要道——丝绸之路,重新畅通。班超因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