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1=2啊百度找也可以

发布时间:2019-08-01 09:03:24

为什么1+1=2啊 百度找也可以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其他回答

这个是数学界的公理,可以参考自然数的五大公理

https://blog.csdn.net/lanchunhui/article/details/51700518

歌德巴赫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

1、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

2、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3、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数学上,还有另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战屡败。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求助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欧拉很快回信说,这个猜想肯定成立,但他无法证明。

有人立即对一个个大于6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算到了330000000,结果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证明。于是这道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素数之和[简称(1+1)]的猜想,就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即的"明珠"。

1956年底,已先后写了四十多篇论文的数学家陈景润调到科学院,开始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即"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

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轰动了全世界数学界。他的成果被国际公认为"陈景润定理",也叫"陈氏定理"。

不为什么。1+1就是等于2,连一年级小学生都会,只要算对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