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1 21:55:08
近日,各大高校陆续举行毕业典礼,校长们在致辞中或语重心长,或幽默风趣,展现了极富魅力的一面,引来网友热议。
毕业典礼固然是对毕业生的一次告别仪式,背后其实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与即将开启的高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下,许多高校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为吸引优秀学生巧辟蹊径。山东大学官微日前就发出“报考邀请”:“一校三地,有暖气有空调有洗衣机,每栋楼都有咖啡机自助打印机,亚洲第二食堂,各大菜系俱全。”这些优渥条件让人心动,结果评论区引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高校的官微账号争相“打广告抢人”。
举办暖心毕业典礼也好,发布夺目招生广告也好,都让人看到高校与平日不同、格外讨喜的一面,对于吸引更多优才,让学校办学更有活力、更有发展前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今,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在近年来各大高校卖力吆喝乃至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措施求贤若渴,即可见一斑。
但也要看到,之于高校,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除了硬件设备、学科建设、师资水平,还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如何,管理有没有人情味、校领导够不够接地气、学校能不能尊重并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师生沟通渠道畅通与否,学校管理者是否有人格魅力,等等。相对而言,后者更受学生的关注与青睐,是学校能否成功引才的关键,也是让学校永葆魅力的核心要素。
名校之所以有名,背后往往是文化在发挥着作用,而学校文化是植入校园一草一木、师生一言一行中的基因。开放的、有人情味的学校文化,能让师生发自内心地爱学校、感恩学校。这种情感增进着师生与学校的联结,即使毕业多年,依然彼此牵挂。就像中国青年网报道的,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生手绘校园里的15处风景,由于画风清丽,并带有淡淡的青春回忆味道,受到热捧。有毕业生感慨:“大学是我们最难忘的青春时光,感谢学校,也感谢同学出品这么一套手绘风景,让我的记忆更深刻,更生动。”
但也有学校在管理上尚不够“美观”,让人少了亲近感,这无疑影响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结。据《长江日报》报道,报考母校导师的博士,要先证明自己的硕士学位是真的才行。武汉市民林先生日前回忆起这一遭遇时仍很无奈:这不就是证明“我妈是我妈”在教育领域的翻版吗?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证书真假不好判定,因此需要认证。再者,学校工作人员事务多,不可能为每一位申请者查询信息。”有专家认为,本校校友的信息完全可以由学校核实,让校友再跑去认证,在程序上或许没问题,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又到毕业季,又到招生季,各大高校与其宣扬自己的卓越历史,或者强调学校硬件多么高大上,校园颜值有多高,真不如反观自身,在加强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以一种虚怀若谷、惯于倾听的姿态面对师生,做好每一处细节管理,以此赢得校友、在校师生乃至社会的良好口碑。学校文化层次上去了,自然树起一块“近者悦、远者来”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