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30 10:50:11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主要是需要克服自身重力
从字面意思来说,上山柱个拐、扶一下边上的东西都可以比如容易的上去,而下山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控制速度和身体,以防速度太快而受伤;从引申含义来讲,进入某个圈子应该还是容易,但是想随时抽身、金盆洗手还是很难的,就像上赌桌,不管你是输赢都很难随意抽身。
身体平衡掌握
自己去体会一下就知道了
人向前走,人的中心一定要在前面。上山正好符合这个逻辑,但下山就不同了。下山人向前走,但中心不敢向前太多,因为怕控制不住摔下去。所以下山时要控制中心既要向前,又不能过多。这个度不好拿。这就给小腿带来很重的负担。这是一。二是下山由于脚面与人正常走路不同,正常走路用不到的肌肉,在下山时要用到,这样就会走不久就会感觉腿痛。所以会感觉“难”。
第一,因为上山完全是靠自身的力量来控制方向和力度,自己有完全自主权。人可以克服重力作用的前提下,把握自己身体的平衡。
第二,下山时,因为山路滑或重力作用,人很难保持平衡而容易滑落或跌倒。
第三,上山时,人可以用双手提供辅助力量,下山时,如无登山杖等设备,很难用上双手的辅助力量。
这就表现在人体的重心上,上山时重心较低,利于爬山,下山时重心较高,不利于下山
上山时候是全脚掌站地,站地面积大;下山时候是后脚跟站地(正着走),不稳当。脚可以比较容易的向上折弯,脚掌还能受力,可是脚掌却不容易向下折弯,如果下山时候前脚掌站地,会重心不稳向下坡栽跟斗。
这完全是人的精神作用,上山时你精神饱满,下山时你很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