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9 20:28:29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逐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面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平等,农村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应当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领导,把农村教育当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来抓;同时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并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农村教育人员应当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加强远程教育,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国家应当加大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过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与相应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保证贫困生教育权利的公平行使。
2、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由于我国存在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落后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采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流入,鼓励、扶植民办教育的发展,并使得教育增量部分向落后地区倾斜,例如使得高等院校扩招的增量部分集中于贫困地区或者人口大省,从而加强城乡间、地区间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另外,面对“高考移民”、“以钱买分”、考场腐败等恶性现象,教育部门应当加强考试制度改革,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为重点工作,严格录取管理,加强对招生考试的监督工作,同时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以保障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进程。
3、政府与学校应当强化毕业生服务区域的观念,毕业生应当调整就业心态 现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与此同时,很多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心想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而不愿在地方或基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对此,政府应该规定地方大学与区域的内在联系,强化毕业生服务区域的观念,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找准定位,以区域市场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主动与地方对接和互动,根据基层媒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于地方和基层。另外,毕业生应当转变就业心态,制订长远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到基层媒体工作,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