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01:58:06
香水的英文“Perfume”源自于拉丁文“Parfumare”,意思是“穿透烟雾”。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就已经开始用15种不同气味的香水洗澡了。在她的时代,在公共场所不涂香水是违法的。但欧洲香水业的第一步实际上是从16世纪开始迈出的,那时的凯瑟琳·德梅迪茜从意大利来到巴黎,将要和法国国王结婚,凭借着自己的高贵身份,她把香水变成了巴黎城中的时髦物品,突然所有人都钟情于用洒香水的皮革来做手套。当时人们认为香水是格拉斯的最好,这个法国城市也因香水贸易而繁荣起来,并且适时的发展出了它的香水工业,成为了香水之都。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香水与香料产业的巅峰期,这个时代的巴黎设施非常落后,没有上下水道的设施,人们也没有沐浴的习惯,而庭院的角落通常就是方便的场所,贵妇也用香水来掩盖身上的气味。到了18世纪,移居德国科隆的意大利人法理那,他所制造的“科隆之水”(古龙水)一时席卷了整个欧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拿破仑征战期间,香水不在被贵族垄断,一天用掉12公斤“法高纳尔”香水;古埃及君王用香水来浸泡自己的战船;路易十五将皇宫搞成香气四溢的“香水之宫”。这些都不足以表明香水的普及性,但这种消费将香水推向了它的反面。香水第一次真正造福全人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战争的关系,女性人口高于男性人口,于是有了很大市场,随即而来的是生产技术的提高,更好更便宜的香水开始出现,娇兰、香奈尔、迪奥、圣罗兰这些设计师将香水引入时装界,奠定了香水今日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料供应国和香水生产国联系中断,人们开始加大力度开发新原料,此时香水还不是普通的日用品,是特殊场合互赠的礼物。雅诗兰黛在1953年凭借惊人的直觉,作出了沐浴香油的双功能香水“朝露”,香水从此成为任何女士都能买到的日用品。进入20世纪80年代,香水突然由个人物品变成装点门面的必需品,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奢侈品,而更像一种带着名师标签的生活方式,香水设计师竭尽所能制造更新奇、更有大师特色的香水产品。20世纪90年代,香水已日臻成熟,各种风格层出不穷,人们不再狂热追求品牌,更看重的是个性文化的展示,是香水最繁荣的10年。
中国人不玩香水,玩香料。
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最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来驱疫避秽,当时人们对植物中发挥出来的香气已经得到重视,后又加以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使之芬芳怡人。
尽管中国在用香的时间上很久远,但是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是远在西域诸国。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阿拉伯等地的香药陆续进入中国,在宫廷里熏香、佩香成了常事,王公贵族从此与香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宫廷》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并要“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类似今日白领上班之前喷下香水,整个皇宫都是香云飘散。由于香料品质的曾都多,出现了“香方”的概念,即后世的“合香”。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道思想的传播,熏香在上层贵族阶层更为普遍, 并迅速在文人之间流行起来。出现了很多咏香的诗文,如迷迭香从大秦传入后,曹丕、曹植、王王粲、应玚、陈琳纷纷为其作赋。
到了唐朝,每逢腊日,皇帝就会赏赐臣子紫雪、红雪、面脂、口脂等化妆品。紫雪、红雪是敷面油脂,可以防裂护肤,妆在金花银盒里,刘禹锡在谢表里面夸它们为:“膏凝雪莹,含液腾芳”,能起到“顿光蒲柳之容,用去疠疵之患”的美容效果。
这时期的《艺文类聚》、《新修本草》、《海药本草》等点击都收集了不少海内外的香药和香疗验方。香料从岭南入口成为主要的贡品之一。
乳香、苏方木、龙脑香、安息香、苏合香、郁金香、丁香、沉香等香料源源不断从广州输入,并通过扬州出口日本。
也是由于香料贸易的繁荣,隋唐出现了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草去了专香专用的分类方法,合香的配方也层出不穷,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系统化的阶段。
众所周知隋炀帝奢靡成性,每年除夕,他都会在殿前设数十个火山,每一座山都焚烧数车沉香,一旦火光暗了,就会加甲前燃,使旁边数十里都能闻到香味。
杨贵妃有多汗症,经常汗湿香帕,唐明皇觉得他的汗是香的,特意造了沉香亭,并召来了李白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等三首著名的《清平调》。另有传说高力士正是借此向杨贵妃金谗导致李白离开了长安。
皇帝都如此奢靡,宠臣当然也不例外,《开元天宝遗事》里提到杨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摄像、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
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因运送大量香料又称作“香料之路”,有专事运输香料的“香舶”。当时来华朝贡的很多东南亚国家都会仅供香料和香木。后来香料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与日常生活密切起来,合香配方及香品造型变得更加丰富。
后来出现“隔火熏香”代替了“焚香”成为流行的鉴赏方式,即在香灰上用瓷片、云母、砂片物“隔火”,再把香料放在隔板上烤出香气,而不是直接焚烧出烟。此时的《太平御览》、《苏沈内翰》良方等点击都收录了不少香药和疗方,更出现了如洪刍的《香谱》、范大成的《桂海香志》等香疗专集,中国香文化也终于进入鼎盛阶段。
从元代开始,就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线香。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香药仍是主要的商品,到了明清,尽管宫廷里的上品香料仍使用香饼和香丸,但是民间已经普遍使用线香。《本草纲目》里就记载了很多香料及制香的方法。
而今人最为耳熟能详的《红楼梦》里,更是描述了20多种香料,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元春赏赐给宝玉的红麝香串、北静王送宝玉的鶺鸰香念珠、宝玉挨打后服用的玫瑰露,无处不洋溢着芬芳袭人的香气。
香料的种类
天然香料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植物的根、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如藿香、艾叶取自草叶;郁金、玫瑰、丁香取自花;肉桂取自皮,肉豆蔻取自种子;花椒、鸡舌香取自果实;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降真取自木材;沉香、龙脑、乳香、安息取自树脂。
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比如: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四种。
合香是指调和各种香料制成的合香,古代焚熏香都是合香制成的向晚、香球、香饼或散末。合香一般由三类香组成:主体可用沉香、白檀香或降真香;用作发香和聚香的有麝香、乳香、龙脑、龙涎香和甲香等;丁香、藿香、零陵、甘松等香料可以用于调和。
正如《香史》所说:“合香之法,贵于史众香成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
熏香的器皿
早期熏香的香料,用的是茅香,成为薰草或者蕙草,与之相配的是豆式薰炉,香料多放在竹筒里。
汉武帝时期龙脑、苏合香等树脂类香料传入,由于不能直接点燃,就出现了关于东海蓬莱仙境博山的传说制作的“博山炉”,炉神较深以防止炭火,香料放在炭火顶上徐徐发烟,镂空的孔洞里透出袅袅升腾的烟气,使人进入云雾缥缈的世界之中。
在唐代出土了不少银香球,当时被称作“香囊”,金属镂空圆罩里有三层巧妙的机环设计。使它可以放在帐中熏香,即使滚动也不会倾洒烧炭。这种香器都带有挂链,因此可以“高挂任氤氲”,于是就此可以得知元稹诗里说的:“微风暗度香囊转”并不是后人熟知的那种织绣的香袋。而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里说得更为清楚:“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除了熏燃香料之外,中国古人亦有佩戴丝织香囊风俗,后世香囊还成为了男女之间的情物。最出名的便是《红楼梦》里,黛玉误剪了宝玉的香囊,宝玉说:‘好妹妹,明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说:“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两人的亲昵从话语中可见一斑。
此外尚有“涂香”,以香涂身傅面,包括制作乌发香油、面脂唇脂,如“香檀”就是一种浅红的化妆品,宝玉爱吃的胭脂也是此类香料制品。 唐宋时的还有一种香具叫“香印”,以金属、乌木、花梨乃至z象牙制成香篆模子,简单粗俗一点理解有点类似如今的蚊香。
一缕幽香贯穿了整个古代中国,那些精致奢华的世俗生活,是中国香文化是璀璨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当你真正走近它,就会发现它的美!
如果你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香水,那么基本上可以18世纪的香水与现代香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是使用的配方不同,成分和制造技术基本是一致的
其实中国也有调制香水的习惯。古时候的佛教徒便喜欢以龙脑、旃檀等种种香料,调在水中,供奉佛前。而一般寻常百姓,也爱以香草、香末等做成香囊挂在腰间,或者放在香炉中燃薰,汉代博山炉、唐代的错金银球型香炉都是我国古代制造香氛的工具。古代民间有一种药物“体身香“,连服三日可以口中生香,五日身体里就可以散发出香味,服用一个月与之擦身而过,就能闻到香味。中国唐代大美女杨贵妃小时候就服用过这种药物。但古代的香水没有一个统称是根据使用的不同方法分别加以名称,比如熏香等
用各种鲜花淬炼而成,制成熏香,熏在衣服上。
香水是近代产物,古时候没有香水这玩意
那时就已经出现了蒸馏技术,用花瓣提炼纯露和精油。
用酒精从植物、动物或者矿物中提取
中国古代那有香水只有香料
古时候只有香料 是烧烤香料发出香味来熏衣物 要么是花瓣洗澡
肯定是液体的。
纯天然的那上,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