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贵州省情的气候情况是怎样的?72.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73.简

发布时间:2019-08-06 03:08:39

71. 贵州省情的气候情况是怎样的? 72. 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73. 简

推荐回答

贵州省情的气候情况是怎样的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简介:解放前,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十分艰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加强民族工作,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 ...

解放前,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十分艰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加强民族工作,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1.89亿元。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49年到2005年增长了42.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88.6:4.3:7.1变化为2005年的33.17:31.49:33.73。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能源、通信、生态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修通了经过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的湘黔、黔桂、南昆干线铁路和经过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内昆铁路;所有民族区域实现乡乡通公路,其中黔南、黔东南通了一、二级公路;对经过民族地区的、乌江、清水江、都柳江、北盘江、红水河等河流进行了整治和疏浚,改善了航运条件;民族地区的本地通信网络的日益现代化,开通了程控电话,拥有了电子化邮局;许多民族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②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兴建各类水利工程5万余处,建蓄水工程7700余处,引水工程4万余处,提水工程3200余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粮食产量达到523.79万吨。肉类总产量91.18万吨,油料总产量29.42万吨,烟叶产量13.54万吨。

③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解放以来,贵州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增加投入,加强技改,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现已初步建立起了煤炭、电力、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制革、森工、造纸、烟酒、建材、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

④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族教育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中等专业学校36所,普通中学1019所,小学7025所。文化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在发掘、整理、创作优秀民族文艺作品的基础上,编印了《民间文学资料》25集,出版民族民间文学专集15种,1979年黔剧《奢香夫人》荣获文化部创作演出一等奖。具有东方特色的侗族大歌,蜚声中外。抢救民族古籍资料4000多种,收集1561册,整理出版113种。广泛建立了图书馆、文化室和广播电台(站),还建立了黔东南、黔南的民族博物馆、安顺市蜡染博物馆、天台山戏剧博物馆、镇远古建筑博物馆、台江刺绣博物馆、兴义民族婚俗博物馆、黄平飞云崖博物馆等民族民俗博物馆和梭戛、镇山等民俗生态博物馆。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建设成就显著:先后用苗语、侗语、布依语、水语、彝语译制了近百部故事片、科教片。建设了一批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广播电视网络大面积覆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基本消灭了丝虫病,麻风病等得到了防治,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骨炎等发病率控制在国家控制指标以下。

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