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原电池反应式及原理

发布时间:2019-08-26 09:32:37

镁铝原电池反应式及原理

推荐回答

镁、铝在1mol/L的NaOH溶液中,电极电势为:H2AlO-3+H2O+3e-=Al+4OH- φθ=-2.35VMg(OH)2+2e-=Mg+2OH- φθ=-2.69V故镁为负极,铝为正极,电子从镁条流向铝片,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电极反应为:负极:Mg-2e-+2OH-=Mg(OH)2正极:2H++2e-=H2↑由于在镁条表面不断生成的Mg(OH)2并没有形成沉淀,而是紧密覆盖于镁条的表面形成膜层,使镁条表面很快发生了钝化。用电流计检测证明镁条表面的膜层具有电子导电性(电子导体),虽然电极反应仍可进行,但依靠Mg2+从镁条表面转移到溶液的溶解过程却受到了抑制,使镁极电势正移,最终出现镁极电势高于铝极电势的结果:铝极转变为负极,表面钝化的镁条为正极,电子从铝片流向镁条,电表指针向左偏移。电极反应为:负极:Al-3e‑+4OH-=AlO-2+2H2O正极:O2+4e‑+2H2O=4OH-(主要);2H++2e-=H2↑(极少)这就是说,由于在NaOH溶液中镁条发生了钝化,不仅改变了原电池的正负极,而且正极反应也由析氢变为主要吸氧。铝片表面仍有许多气泡的原因可能是铝片不纯导致铝片在NaOH溶液中形成了许多微小原电池。综上所述,将镁、铝放入Na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开始镁为负极,铝为正极,发生析氢腐蚀;片刻后,Al为负极,表面钝化的镁条为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