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信访中,乡领导“明知道却说不知道”,县领导“明不知道却说知道”。对于这种“错位回答”,你怎么看?(2016年7月3日下午内蒙古)
推荐回答
初次看到题目中的这种现象,我们可能会觉得荒脚可笑,但细想之下,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在基层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中的一些电问题。一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人群众。乡领导了解基层问题,明明知道却说自己不知道,背后反映的是其对问题视而不见,平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众问题,县领导不知道却说知道,是因为平时很少下基层,对基层工作的实情知道不多,掌握不全。归根结底是因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没有深人群众。二是缺乏担当意识。乡领导知道却说不知道,是因为怕被领导批评府政懒政,没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县领导不知道却说知道,是因为怕被批评没有践行群众路线,没有把握社情民意。之所以出现这种“错位回答”,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缺乏相应的担当精神,不敢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管理机制不完善。这种“错位回答”现象的发生,客观上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监督体系不健全,对于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另一方面考核体系不完善,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干部处理不及时,问责不及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题目中这种“错位回答”会严重影响我们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会严重透支我们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题目中所述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第一,转变作风,强化调研能力。党员干部走到群众家里、走刭乡亲们的田间地头、走到车间码头,去蹲点,去走访,真正了解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生活情况,走到地方,走到基层去历练,提出真正解决百姓问题的好政策,让百姓拥有获得感。比如,通过每月在职党员下社区、下农村方式,加强机关干部和群众的联系沟通,促进干群关系,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加强教育,提高担当意识。一方面通过“两学一做”党员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培养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典型,如杨善洲、焦裕禄等正面典型进行激励,同时宣传一些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第三,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建立内部监督、自我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畅通举报、反馈渠道。一方面建立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等反馈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更好地利用“两微一端”,设置相应的民情反馈渠道,更加高效地了解民情,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第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坚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将实际付出、工作成效与晋升提拔挂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从根本上杜绝干部出现“为官不为”的怪象。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稳定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探索建立以实绩考核为基础的弹性工资制,适度拉开薪酬距离。基层干部要做到“笑声哭声埋怨声,声声入耳;家事村事个人事,事事关心”,赢得工作的主动权,真正地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