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31 20:34:32

对于“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我能够理解,有句名言说,知识就是力量,如果知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它也就没有用处。对于后半句话“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了意义?是不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就会产生新的知识,原来的知识就变成旧知识,失去了意义。

推荐回答

这是关于历史知识的悖论,其实楼上已经完美地回答了您的提问——对已经根据知识做出改变的人来说,从改变的这一刻起,知识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做出了改变,知识就成为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你获得了认识(也可以称之为“习得”),就是对知识做出了判断,作为知识存在的本来目的就达成了,对尚未或者知识的人来说,仍具存在的意义。

其他回答

富含哲理,实在是高!

知识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某些行为或行为方式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人认知世界的能力和视野

前半句理解是正确的。后半句有歧义:知识对已经利用它改变了行为的人,当时是失去意义了;但是对还没有利用知识改变行为的人,依然是有意义的,或者对错误利用知识改变行为的人,依然是有意义的。

亲:至少就是力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