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淀粉酶测定一般要求为血清标本而不是血浆标本,区别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08-01 23:11:35

为什么淀粉酶测定一般要求为血清标本而不是血浆标本,区别在哪儿

推荐回答

临床检验结果是否可靠,除了检验仪器和设备,以及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外,主要取决于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收集、运送、分析前处理、分析过程、结果计算、报告书写等全过程。这中间,除了过失误差外,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是生理学变异及分析变异(即误差)。而正确的收集标本就是为了排除引起生理学变异的种种因素。A、影响机体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其暂时的变化是血中非酯化脂肪酸迅速下降,继而上升,丙酮酸与乳酸接着升高。此时受检人员由于呼吸急促,而使二氧化碳压PCO2下降血PH值上升。持继较长时间的变化是由于肌细胞酶的释放引起血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AST)、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相继升高。运动对生理指标的影响与机体平时有无体育训练及有无疾病有关。故一般在做血液检查时,应该采取晨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而在院外,匆忙起床赶到医院门诊采血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再抽血。2、紧张与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呼吸。造成非酯化脂肪酸和乳酸升高。因此,取血标本时,应在患者相对安静和情绪稳定时采取。3、饮食的影响:早晨空腹采血可以相对避免饮食对某些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化学成分可因饮食量及性质而异。大量进食后取血检测,可使葡萄糖、钾、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升高。但酶的测量如转氨酶(ALT)、淀粉酶(AMY)及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钠(NA+)等项目的测定则不一定要求空腹抽血。在采取空腹抽血时,如果延长空腹时间,则可使血糖与蛋白质测定结果偏低,而胆红素及脂肪酸等升高。在做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前三天内,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于300g/日,否则测得的糖耐量曲线可以升高。食谱对某些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如高蛋白的饮食可使血中尿素氮、氨、尿酸偏高,患者喝大量含咖啡的饮料,可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引起血中脂肪酸上升。4、酒对生理指标的影响:饮酒可造成血中乳酸、尿酸增加;如连续三个晚上饮酒,则可使血中GPT/ALT升高,而GOT/AST下降,γ—GT(谷氨酰转肽酶)上升最为显著。长期有饮酒习惯者,大多可有高甘油三酯血症,γ—GT也会长期不正常。5、取血的体位对结果的影响:体位改变可引起某些生理指标的显著变化。所以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检查的结果会有所差别。甚至同一个病人在病房检查的结果与到门诊检查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国外学者比较了十七个项目在站位(只在取血时坐1分钟)与卧位(卧床30分钟)情况下采取作临床检验的变化。其中有12项站位显著高于卧位。其中钾+30%、钙+4%、磷+3%、铁+7%、总蛋白+9%、白蛋白+10%、总酯+9%、总胆固醇+8%、谷草转氨酶+6%、谷丙转氨酶+15%、碱性磷酸酶+11%、酸性磷酸酶+6%。此外,在做血气分析时,因呼吸的影响,二氧化碳分压(PCO2)卧位比站位采血高3-4mmHg,氧分压(PO2)则低2-3mmHg。高血压病人由卧位变为站位时,其血管紧张素显著上升。B、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1、药物对临床检验分析方法的干扰:某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对临床检测的任何步骤进行干扰。其干扰原因可由药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药物的颜色与药物本身所发出的荧光,或药物的化学性质如强还原性,或药物与血浆蛋白形成复合物或药物本身对血清酶的抑制等来决定。而造成临床检测结果与机体实际情况的差别。2、药物通过其生理作用、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改变机体生理参数。这类影响有的是临床治疗所需要的,有的则是不需要的,即平时所说的药物的副作用。故在采取检验标本前,应事先了解患者是否服用了某些药物。另外,临床上经常用血液学方面的检查来评价某些药物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人体的反应。由于某些药物中的成份可以改变机体某些生化参数,故在做此类临床药物监测时应排除此类药物对检测的干扰与影响。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患者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转氨酶(GPT、GOT)及转肽酶(如γ—GT)转肽酶升高。 D、溶血标本对被测物的干扰与影响临床检验标本必须保证在收集过程中不发生溶血。若肉眼可见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已超过0.2g/L。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对血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的影响:红细胞中钾的含量为血清中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