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小题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布时间:2019-08-04 18:02:19

试题难度:困难 试题类型:阅读题 试题内容:【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小题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小题3】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推荐回答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田园将芜胡不归【小题2】D【小题3】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3 分) 试题解析:【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D 项对“相警”一词理解有误,“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相”是代词,“我”的意思,“相警”即“提醒我”之意。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在该诗中,李商隐以蝉自况:独居一枝,餐风饮露,表达了自己的高尚节操。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