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我们班马上要举行逆境顺境有利于成才的辩论赛,我是正方:顺境有利于成才,请大家帮忙多想一些攻辩环节对对方的提问

发布时间:2019-08-27 19:52:28

紧急!我们班马上要举行逆境顺境有利于成才的辩论赛,我是正方:顺境有利于成才,请大家帮忙多想一些攻辩环节对对方的提问

推荐回答

这是当然的。这里强调的“更”其实是数量的含义,也就是说,顺境比逆境成材的人数更多,强调的是一般性而不是特殊性。 论据:如果逆境更容易成材,那么为什么高科技技术人员、商界精英等人才是广泛出现于美国、欧洲,而不是战火纷飞、食不果腹的索马里、刚果等非洲国家? 大中小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 大家好 古人云: 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本次辩论我方观点是:顺境出人才。 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个定义:什么是人才?我以为:人才就是指在某些方面和领域,有突出贡献或者特别建树的人。 现在,让我问反方一辩一个问题,请问你今年多大呢?(无论他回答多少,你都接着说。呵呵)。和我的年龄一样,现在我们假设:反方辩友生活在一个极度偏僻与贫穷的山村里,而我却从小却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一天,我的知识都是在积累中不断的增长。而同样每一天,反方辩友却悠闲的躺在山坡上想着太阳落山以后怎样顺利的把羊群赶回家去(呵呵这样的田园生活还是很让俺羡慕的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当我学会怎样用英语和外国人沟通,反方辩友也终于学会了怎样用一种语言和你的羊群沟通了。晚上,我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各地的人群讨论研究:金属纳米团怎样才能突破300摄食度的局限。而与此同时,反方辩友的家刚刚不幸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塌了,正躲在临时的避难所里瑟瑟发抖呢。 那么大家想想几年以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人才呢?当然了,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意在陈述一种客观事实,完全没有讽刺反方辩友的意思。 好吧,答案显而易见了。那么反方辩友为什么还要坚持高举着:逆境出人才的旗帜在大声叫嚣呢!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成才啊!做贡献之类的呢!那不是空想!痴想!妄想吗! 如果逆境真的出人才,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兴建那么多的希望学校呢?原因就在于是为了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以后更好的成材。也许反方认为我的例子有点片面、狭隘——只强调学习和生活环境,那么,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和世界上一些人物的成才之路吧: 司马迁,在惨遭宫刑之后,忍辱偷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在经历了人间的繁华与凄凉、早年的纨绔和老年的悲苦之后,巨大的反差与对比,让他成就了中国文学历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马克思,在资料贫乏的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四十年的艰辛劳作,终于编著了第一本全面描写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著作《资本论》。 我想反方辨友听了这些例子心里一定暗暗窃喜,因为这些例子似乎都是说在逆境中才造就了这些人对人类的贡献。但是,我要提醒反方辨友不要忽略了司马迁的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汉朝的一个史官,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捏造?当然不行!曹雪芹,祖父曾是江浙织造,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至于,马克思,在编写资本论的时候,环境确实艰苦。但是我向大家都学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吧。他历尽千辛万苦总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一条就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所以,我方始终坚持顺境出人才的观点! 谢谢大家!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