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刘家庄村来历成村历史

发布时间:2019-08-02 15:07:35

无极刘家庄村来历成村历史

推荐回答

1988年底,县辖行政村210个,居民委员会1个。无极镇(辖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1个)东中铺   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出现。明代曾取名无极铺,因位于城内东半部,县有买卖铺户,故名东中铺。有776户,3203口人,3007亩耕地。西中铺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中铺。有246户,992口人,674亩耕地。东关    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因位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关铺,后改为东关。有348户,1664口人,1688亩耕地。西关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关。有732户,2558口人,2674亩耕地。角头   唐代前该村名桥头,后被洪水冲毁大部,只剩西南一角,遂改名角头。有490户,1773口人,1763亩耕地。房家庄   据传,明代该村有3600户人家,盛称棋盘大街,因房姓居多,定名房家庄。有207户,983口人,1139亩耕地。里家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碾子村魏氏三兄弟奉诏迁居于此,取离开故乡之意,因名离家庄,后演变为里家庄。有444户,1755口人,1903亩耕地。安城   原为安乡县城所在地。西汉置县,东汉废。《水经注》载:“安城,即魏昌之安乡也。”《三国志·魏志·甄后传》:“明帝太和元年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嫡孔袭爵即此城。”三国时,曹操三子曹植被史曹丕贬职后亦曾受封安乡侯。本为安乡城,后简称安城。有516户,1961口人,2267亩耕地。东罗尚   隋代建村。因村西有兴国寺,寺内有十作为匀汉画像,并有和尚主持,故称罗尚。因位寺东,冠以方位,称东罗尚。有721户,2883口人,3526亩耕地。西罗尚   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罗尚。有456户,1837口人,2291亩耕地。户村   明代“靖难之变”(俗称“燕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县碾子村迁来田姓、于姓两户人家在此定居,取名户村。有667户,2624口人,2648亩耕地。朱家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有朱姓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朱家庄。有516户,2045口人,2497亩耕地。高村   此处原为一高坡,明代角头村常被水淹,其中有18户人家迁此定居,以地形取名高村。有145户,605口人,837亩耕地。居民委员会 1984年4月建立,管辖64个家属院,1301户,4750口人。郭庄镇(辖行政村17个)郭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有1281户,4246口人,4529亩耕地。马村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马姓居多,取名马村。有801户,2792口人,3653亩耕地。磁河店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人家在此开店,因临近磁河,取名磁河店。有521户,2004口人,2103亩耕地。甄家营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即有此村。甄姓居多,以姓氏取名甄家营。有125户,521口人,776亩耕地。王家营   原甄家营王姓居民,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迁出独立成村,以姓氏取名王家营。有252户,1061口人,231亩耕地。张家营   民国26年(1937年)张家小庄分为2村,该村张姓居多,取名张家营。有163户,636口人,920亩耕地。姚家营   村名来历同前。该村姚姓居多,取名姚家营。有482户,1877口人,2791亩耕地。冯家庄   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冯姓人家在此立庄,取名冯家庄。有575户,2426口人,3474亩耕地。张家庄   明永乐年间,该村由张姓人家初建,名张家庄,又称张家小庄。民国年间曾改名张家村,俾与相近的藁城县张家庄有别。今仍名张家庄。木刀沟东岸有一小村,名小张家庄,属张家庄辖。有563户,2101口人,2488亩耕地。牛家庄   明代初年(1368-1398年),从牛家庄庄来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冠以方位,取名东牛(与西牛相对)。有280户,1120口人,1322亩耕地。西牛   村名来历同前。冠以方位,取名西牛(与东牛相对)。有460户,1770口人,2342亩耕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