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7 12:05:22
绘春部分写了四幅图画,《春》中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四种感觉器官,分别是触觉写出了春天的柔和,嗅觉写出了春天的芳香,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春天的和悦,使得文章富有立体感。
《春》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运用了四种声音来描写对春天感受,作用都是为了表明春天的美好和预示着春的到来。
文段开头从“风筝”写起,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展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
扩展资料:
《春》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