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16:38
高中物理中,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原理是这样的:
将一根橡皮筋二端固定的平面木板上,在中间用力使其拉长,恢复原状后对外做功记为W,橡皮筋有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将带有纸带的小车弹出,处理纸带,求出小车的最大速度V1.
再将二根橡皮筋二端固定的平面木板上,在中间用力使其拉长到和刚才相同的长度,恢复原状后对外做功记为2W,橡皮筋有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将带有纸带的小车弹出,处理纸带,求出小车的最大速度V2.
再将二根橡皮筋三端固定的平面木板上,在中间用力使其拉长到和刚才相同的长度,恢复原状后对外做功记为3W,橡皮筋有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将带有纸带的小车弹出,处理纸带,求出小车的最大速度V3.
、、、、、、
处理上面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平方成比(初速度为0).
这个实验中不用物体的质量.
理论上我们进一步证明,F合*S=mv2^2/2-mv1^2/2
我们把mv^2/2定义为物体的动能.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后面理论上的研究,设计这个实验.这个实验就在测出物体受合力大小、位移大小、物体的质量m,前后速度,即可得出动能定理了.
功与速度的变化,功的变化就是速度的变化。与初速度是否为零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