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安全的呢

2012年末,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Edelman)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一个“信任银行”的调查,询问受访者对本国银行的所作所为有多么的信任(最低分1分为“一点也不信任”;最高分9分为“非常信任”;6-9分均属于“信任”)。调查结果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揭晓。在中国,高达80%的人表示信任银行,即10位受访者当中有8位打出了6-9分,仅次于印尼(90%)、印度(84%)和马来西亚(82%)。

由于我国银行业机构长期作为公共服务机构而具有浓厚的政府背景和强大的政府信用,在银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已经企业化,但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作为受到严格金融监管的银行机构,其信贷规模和业务管理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并成为民众的信任基础。民众仍然普遍相信,银行的信用就是政府的信用,银行的事情就是政府的事情。

中国人受这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银行是信用的象征,把钱放银行是最稳妥最安全的。 因此银行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被银行所背书,大家也认为是最安全的。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根据统计,2013全国总共发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4.5万支,但是只有54%的理财产品达到了预期的预期年化收益。 其余的,要不是银行亏损而隐瞒不报,要不就是低于预期理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