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能否解决养老金问题?

投保人资料:

被保险人的年龄:31

性别:男

工作:教育

收入:10万每年

支出:7万每年

保费预算:4000元每年

已有保险:单位统一购买的五险。机关养老、工伤、失业、综合基本医疗、住院补充医疗。

关注内容:现在退休的教师拿在职的教师80%收入。以后我退休后是否也是拿在职的80%收入吗。万能险能解决养老金吗?

东莞 信诚人寿 海军

我们要认清万能险的“面目”,然后结合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购买,而千万不要跟风追涨。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点,万能险公告的结算预期年化利率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并不一定是其当期的实际预期年化收益水平。因为在万能险的运行过程中,它有一个“平滑准备金”可以使用。

简单说,就是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可以将以往积累的一部分预期年化收益存放一起,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内按照需要“释放”一点。比如,这一期间内预期年化收益率比较低,但是出于一些因素考虑,需要公告较高的结算预期年化利率,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将以往积蓄的平滑准备金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将这一笔预期年化收益补给客户,最终我们看到的这一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公告的结算预期年化利率)就会“漂亮不少”。

通俗地说,当期实际预期年化收益率好比是一个小水库,而以往所积累的预期年化收益是个大水库,平滑准备金的作用就是,当小水库快枯竭的时候,通过从大水库中引水注入小水库,从而使得诸多小水库的水位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由于万能险并不需要公告相关账户在某一期限内的实际预期年化收益率,因此投资者无法看到各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在剔除平滑准备金作用下的真实“水位”。不过种种迹象却表明,各家保险公司通常都会策略性地使用平滑准备金。

所以说,万能险强弱,拼的不是一两个月的投资预期年化收益高低,而是看长期持续的预期年化收益能力。消费者在比较和挑选万能险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决不能看到这一两个月的结算预期年化利率特别高,就去追捧之,而要看这家公司的投资预期年化收益能力,以及该款万能险以往多年的结算预期年化利率水平。

买万能险还要注意收费情况

同时,还要说明的是,万能险与投连险、基金等产品相似,也需要收取一定的初始费用、管理费、提前支取手续费,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初始费用,而且一经扣除概不退还。

我们不妨从万能险的结构来看。万能寿险主要提供两方面的功能:储蓄投资和保险保障。投保人所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投资。其中,保险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客户,客户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对二者进行调节。

但不论怎样安排,投保者所缴纳的保费,都会在被扣除了初始费用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然后个人投资账户这部分的资金,一小部分用于支付每年的风险保障成本,大部分用于投资积累。个人投资账户里的资金,会有一个承诺保底预期年化收益。在我国,法律规定万能险的最低保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75%~2.5%。

所以说,保险公司公告的万能险结算预期年化利率,就是针对万能险的个人投资账户资金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而言的,而不是投保者所缴纳的全部保险费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而初始费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投保者的实际预期年化收益 。

对于这一点,不少消费者都容易忽略。假设投资者在高结算预期年化利率的“诱惑”下,蜂拥购入万能险,一旦万能险结算预期年化利率下滑,并且初始费用被扣除,投资者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损失会比较大。

此外,还要特别提醒一下,因为万能险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在投保后5~7年,通常才能“回本”。因此,老人不适合购买万能险。同样,短期投资者也不适合购买万能险。另外,期望万能险带来较高回报的人也不适合购买,因为其有承诺最低预期年化收益率,主要投资范围又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特性较为平稳,而不可能获得特别高额的回报率。

在购买时,消费者最好也不要将万能险产品与银行储蓄、国债等简单地进行比较,更不能将万能险产品视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另外,我们了解保险除了了解保险的保险责任(比如一般的万能险是保额与帐户值之比,哪个大赔哪个)外,还要了解保险的疾病观察期长短,除外责任条款多少。重疾在什么情况下赔等,如果说主险与重疾保额有差额,赔了重疾主险保费是否还要交的问题等。

现在假设不扣除任何费用(初始费.寿险风险保费,重疾保障成本,无忧意外险等保障成本),现在被保险人31岁,每年存入4000元,存10年,预期年化利率按曾是“业内最高”的5.25计算,看到60岁时有多少钱?!

第一步每年存入4000,存10年:

第二步10年以后继续存入本金和产生的预期年化收益:

那么29年后可以得到的本和利是141638.62元,不计算通货贬值的情况下,就是这14万多又能养多久的老呢?何况扣除初始费保障费后没有这个数.如果说假定预期年化收益率并没有这么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