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理财雷了 融都科技急撇关系

  昨日有专栏作者发表文章称:自7月1日开始,杭州P2P平台共时理财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投资人第一时间赶到了共时理财的办公地点,发现已经人去楼空,预计成交金额在三千万左右,待还金额至少一千万。此次事件被曝出后,网友深扒发现,该公司的股东“上市新三板公司”——融都科技。值得一提的是,融都科技公司发表声明称,声称和该“跑路”平台并无任何关系,该平台自2016年年初就开始对外转让,几经倒手,转让到现在“跑路”人手里。但是毕竟之前融都科技公司和共时理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别让“已转让”的借口成为搪塞投资人的理由。

  一、为什么爆雷后回去深扒

  往往“暴雷”的平台,一旦 “跑路”就会被投资人、媒体进行深扒,而深扒的重点大部分都是该公司的股东背景。投资人会登录公司所在地的工商信息网,或者启信网这样的“信息查询”网站调出该企业的股东背景。不管股东是企业还是个人,详细信息都会被晒出,立刻招来“千夫所指”。投资人的心态可以理解,投资人甚至有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心态,要让这个“圈钱”跑路的幕后黑手在阳光底下“晒晒”,因为在投资人看来,这是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搞清楚到底是谁拿着钱“跑”的,投资人应该向谁维权,向谁要钱。

  二、为何不履行披露责任

  本人从来不袒护,不偏向任何一方,只是就事论事。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旦事件发生任何一方都有责任。当然,投资人作为“受害人”获得了大多数的支持和同情。但是,也要给“平台股东”一个申述理由的机会。在这次事件中,重点问题就在于为何“转让”P2P公司不做提前披露?既然融都科技属于“新三板”挂牌的上市公司,是否有权利、有义务及时披露本公司或者本公司人员的对外经营信息?既然,是本年年初就对外“转让”了共识理财,那么无论是共识理财,还是融都科技的官网上,甚至其他财经媒体平台上未见“转让公告”。反倒是,共时理财“关门大吉”,“跑路”事件曝出来以后,由股东公司公关发表的一份“转让”情况说明,来证明公司和 “跑路”平台并无从属关系了。这不得不让投资人联想到融都科技在“推卸责任”、“搪塞”投资人。这就好比是足球比赛中,进了一名“蹩脚”的后卫进了一粒 “乌龙球”一样。既然作为挂牌“新三板”的“上市”公司,肯定知道“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退一步来讲,如果及时“披露”,还有投资人会投资吗?这把“火” 还会烧到自己头上吗?投资人无疑是看到“上市股东背景”才进行投资。作为共时理财,上市公司股东背景成了“揽客”的金子招牌。但是当这块“金字招牌”砸到地下的时候,砸中的不仅仅是投资人的钱,还有可能是投资人对“”平台的投资信心。

  三、看“背景”投资,谁之过?

  也许共时理财的这一事件仅仅是一个“个案”。也许共时理财的事件仅仅是“”的个案。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明,那就是“金子招牌”揽客,看“背景”投资,这种简单盲目的投资到底是谁的错?2014年,很多平台卷钱“跑路”投资人在深扒“跑路平台”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平台股东结构简单,背景单一,很多都是“个人”股东背景。“个人股东背景”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跑路事件”频发,给投资人的投资信念带来了“危机感”,认为“个人股东”不可靠,不可信,风险大,说关门就关门。所以投资人的心理肯定是要想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有更强大的“股东”甚至更强大的“企业股东”作为支撑的平台来进行投资,有一颗“大树”可以抱,有一位“大叔”可以暖,让投资人的权益有很多的保障。这是一个顺向逻辑,就好比,一个女孩子在谈恋爱中被“穷屌丝”甩,下次相亲、恋爱要去找一个“高富帅”一样。但是,“高富帅”并不代表着他素质高、人品好。单纯的看“股东”背景,不考虑业务模式,以及其他因素,同样会给投资理财带来风险。所以,整个市场环境造就了“投资人心态”,这不是简单的一件个事件,一场“跑路”而带来的,这是日积月累,投资人在“地雷阵”中“蹚”出来的。

  最后,不管此次事件,共时理财和融都科技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起码融都科技公司要有一个能让人认可的态度,能有直面事件不“逃避”的勇气。要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公道自在人心”。一味地“搪塞”、“撇清关系”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作为“新三板上市” 公司,不仅仅要面对这是P2P的投资人,还要面对的是“新三板”的投资人。更重要的是,作为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参与方,更应该懂得和了解投资人信心,投资人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投资人来讲,单看平台“背景”投资已经成为过去,任何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或个人都有可能会出现“风险”,因为“金融”的风险属性是永远存在的。再一次的呼吁市场的每个参与者,投资人、平台、甚至平台股东,互联网金融就像是“华容道”的游戏,每个参与者,协力奋进才能围住“曹操”,如果一方有着“私念”放走的不仅仅是“曹操”,还有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