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P2P新规之下 平台收益率必将普遍下降

  银监会联合四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下称“《监管办法》”)已有一周之余,但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引发的“地震”式影响一点也没有减弱,尤其是在P2P行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广大的投资人都纷纷关心这件行业大事,联合各路专家解读《监管办法》。毋庸置疑,《监管办法》对P2P行业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对P2P行业具有明确的法律约束性的行业法规,对目前运营着的2000多家P2P平台来说,不得不进行整改、达标和合规。

  那么在这种巨大的整改压力背景下,P2P投资人所普遍关心的行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将会怎么走呢?毫无疑问,行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将普遍下降,因为合规对平台来说意味着成本。

  P2P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名义上P2P平台是信息中介,但实际上P2P平台往往充当的是信用中介的角色,所以和银行一样,P2P平台也是靠赚取利差来生存的。因此,P2P平台如果想放大利润空间,无外乎抬高借款人的借款预期年化利率,压低出借人的出借预期年化利率,也就是投资人的理财预期年化利率。还有就是缩减平台的营销费用和运营成本。

  但是现在,在监管重压之下,平台不得不在12月内完成合规整改,否则有面临关门倒闭的政策风险。而合规意味着网贷平台要做大量的与借贷业务无关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是耗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因此,在合规整改期间,P2P平台的运营费用必定水涨船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递增。

  信息披露所带来的成本费用。监管办法明确规定P2P平台必须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包括网贷平台应披露其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如平台运营模式(主要是资产端来源等)、风险管理情况(如风控体系、风险管理操作流程、风控团队人员资质情况以及是否实现审贷隔离等)和技术安全水平(如IT系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应急预案等)。其次,网贷平台应披露日常运营情况,如按照监管层统一制定的口径,统计、报送相关数据,披露数据应覆盖余额规模、不同风险水平资产分布、资金来源及流向、逾期和坏账水平等。这些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的前提是“能够进行披露”,而所谓的“能够进行披露”则必然要求平台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来达标合规。这个过程将耗费巨额合规披露成本。

  与银行开展和完成第三方资金存管所带来的成本费用。以前,P2P平台可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所谓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支付平台向P2P平台收取的费率较低,一般在千一千二左右,但是走银行的存管渠道,费用大涨不说,用户体验也大降。

  合规整改带来合规人力成本的增加。对于合规问题,P2P平台必然要聘请相应的财务、法务人员进行整改工作,而这势必会增加P2P平台的人力成本。此外,面对监管办法中的限额要求,超额、发行大标的的平台恐怕要进行资产端的整体二次开发,这部分成本也很高。

  而另一方面,P2P平台的借款端名义预期年化利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四十了,实际预期年化利率比这还高。借款人不可能还能承担起比这更高的借款预期年化利率。所以,对于P2P平台来说,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理财端降息。不出意外,近几个月大部分P2P平台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息调整。

唐博文:办理了ICP许可证的平台就一定安全吗 

  从我目前得知的情况来看,已经有数家平台悄悄降息了。比如,宜人贷的宜定盈理财产品,3月期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5%,降幅0.6%;6月期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6%,降幅0.5%;12月期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7.5%,降幅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