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四大陷阱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也存在一些陷阱,比如产品的募集期和到账日是不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所以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一般比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几十个基点。而且银行还扣除了一些隐性费用。各位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以免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时与银行发生矛盾。

  陷阱一:募集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按活存算

  银行理财产品根据产品期限的不同以及理财产品系列的不同,有3-10天的募集期,在此期间客户的资金处于锁定的状态,按活期存款计息。也就是大概有3-10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按0.35%计算。

  陷阱二:到期日≠到账日

  到期日是指理财产品运作到期的最后时限。到账日是指资金到达投资者指定账户的时间。产品到期后,银行还需要一个资金清算的时间,一般是1-4个工作日。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并不会马上到账。

  陷阱三: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水分

  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其实还有水分,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与到账日占用了资金的时间,却并不会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因此,算出预期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后,除以(产品期限+募集期+到账日)所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才是真实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是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会低几十个基点。

   陷阱四:产品隐性费用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时,银行还会收取销售费率、托管费率。比如,一款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是5.5%,销售费率为0.45%,托管费率为0.05%。而真实的理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应该是5.5%+0.45%+0.05%=6%,银行收取的隐性费用占0.5%。

  相关介绍:

  2015年3月9日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长期银行理财产品排名

  2015年3月9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6.5%理财产品排行

 更多银行理财产品相关信息,请实时关注。理财产品平台()是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理财产品导购平台,网站汇聚了海量的银行理财产品资讯,欢迎您的分享讨论。

 如果您是积极进取型投资者,想要追求更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妨了解一下P2P网贷理财。P2P网贷理财最高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预期可达到18%。